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ZIPP 404 花鼓更換棘輪座

ZIPP 404 後輪花鼓,來店更換棘輪座,同時對後軸芯,做清潔保養的作業。

先最下左側的固定螺絲

鬆開預壓環固定螺絲

取下預壓環

從右側抽出花鼓軸芯,就可以連棘輪座一起取下來

淸潔好的花鼓卡體和準備換上的棘輪座

在花鼓卡體,重上潤滑油脂

裝上棘輪座

裝上花鼓軸芯

從軸芯左側鎖上預壓環

鎖上預壓環固定螺絲

裝上左側軸芯螺絲

完成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zullo 更換大盤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Enve 黏管胎




Bryton Rider 40 GPS 自行車碼錶

最新上市的 Bryton Rider 40 自行車碼,內建 GPS 功能,可以由電腦設定騎乘者的基本資料,上傳騎乘資料和路徑,圖形化的訓練資料分析,也可以在 Facebook 上分享個人的訓練計劃,支援 ANT+ 通訊協定,實用方便。

Campagnolo Bora 後花鼓保養及更換棘輪座

Campagnolo Bora 後輪組,來店更換棘輪座,既然動了後軸芯,清潔保養是一定要的。
Campagnolo Bora 後輪組,棘輪座是 Shimano 系統的。


先用六角扳手固定左側軸芯,用花鼓扳手將右側螺絲鬆開。


這時候就可以用手將棘輪座取下來。


取下左側的防塵蓋。


用六角扳手鬆開左側的軸芯螺絲。


再轉開預壓環。


使用工具輕輕地取出錐形環,就可以將整個軸芯取出。


清潔後的軸芯零件。


清潔後的花鼓卡體。


安裝滾珠,並重上新的潤滑油脂。


依續將軸芯裝回。


換上 Campy 的棘輪座。


固定右側的軸花螺絲。


調整預壓後,固定預壓環。


固定左側的軸花螺絲。


裝上飛輪,完工。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20120304 EUAQ 團練

20120304 舉辦了 EUAQ 今年度的第一次團練,主要是為即將到來的北海岸賽做準備。大家在捷運紅樹林站集合,往北海岸方向前進,前段先做團體的輪車練習,最後騎上大坪國小,做路線的預習。

集合地點在捷運紅樹林站,嘴砲王正在做行前解說

不知是大家久未騎車還是... 看起來就是沒隊形

一段磨合騎後,漸入佳境

單排輪車

整齊的雙排輪車

即使在金山市區道路,依然可以維持整齊的隊形

轉進小路,準備上大坪國小

Sophia 通過陡坡

嘴砲王和俞惟正通過陡坡

練習結束,可樂和啤酒是不可少的

感謝砲爹一路的專業攝影

回到台北,清洗和整理車子是一定要的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zefal 鋁合金水壺架

來自法國的 zefal 水壺架,實測約 38g,有多種顏色選擇



Sram Omnium 單速大盤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髕骨軌跡與膝蓋偏擺(膝蓋偏擺成因討論?)


這篇文章要討論膝蓋偏擺的問題,在文章開始之前,想請各位讀者想想,你覺得膝蓋偏擺的原因是來自於『髖關節』、『膝關節』還是『踝關節』?

--正文開始_
  我們常用踩踏時的髕骨位移軌跡偏擺來判斷一個車手的踩踏穩定與否。

  我認為踩踏時膝蓋的輕微偏擺,主要由於於『髖關節』先天的結構與肌肉走向所致,以下位各位說明。若將踩踏分成往上跟往下兩個階段討論,大部分的車手通常在腳往上時的軌跡會比往下直,而往下踩的時候雙腿會稍往內夾。一些古典的騎乘書籍告訴我們踩踏時要感覺大腿輕輕磨過上管(注意看影片5秒左右,大家的踩踏,最右方的騎士尤其明顯)。

  在執行上拉動作時最主要的動作髖關節彎曲,寬關節彎曲的主要肌群『髂腰肌』、『縫降肌』因為肌肉角度的關係,除了寬關節彎曲之外都帶有髖關節外八成分。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將髖關節彎曲,在自然情況下就會造成大腿外開(下圖為髂腰肌走向,收縮時除了髖關節彎曲還帶有外八)。但是當騎乘時,上拉不是主要出力階段,要控制直上或者往內都比較容易。
Add caption

   


    




















  接下來討論下踩的動作。我至少可以找出兩個讓大腿下踩時內夾的理由。第一是可以讓風阻比較小。第二個原因跟臀大肌走向有關,臀大肌在下踩時做的動作是伸展(hip extension)以及外旋(external rotation),因此腿向『內夾』可以把臀大肌放在更有效的出力位置。綜合以上兩點,既然可以減少風阻又可以產生更大肌力,因此很自然地就會形成下踩時腳向內夾的姿勢了。

















  下踩的過程中腿若往內夾,股四頭肌會把髕骨往外側拉,是否就會造成『髕骨外側』跟『大腿骨(股骨)』的關節面產生摩擦傷害呢?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道理,不過,髕骨跟大腿骨交接處有內外側兩個關節面,而外側關節面是比較大的,這也意味者髕骨外側面的力量是會被分散到較大的區域,因此到底是否真的會產生這麼大的壓力傷害其實也很難說(下圖是膝蓋彎曲拍攝X光,可以看出髕骨與大腿骨間兩個面的大小差距)!


















市面上就我所知有兩種真對足部調整的產品,都是宣稱可以提高踩踏時膝蓋穩定度,在此分別提出我的疑問。因為兩種我都沒有試用過,故僅提出個人觀點提供板友參考。
一、鞋墊類〈足弓支撐〉
  有些說法認為髕骨偏移是因為腳底足弓塌陷造成足弓支撐能力不好的人,行走時就會因足弓扁掉,產生X形腿。市面上也有幫助支撐足弓的鞋墊,認為可以藉此改善騎乘時髕骨運動軌跡偏擺。我認為,騎乘自行車時幾乎只有大腳趾的基部附近接觸到踏板,而不是整個足弓!因此即使足弓真的有塌陷的情況,對於下踩會有多大的影響值得懷疑。


二、鍥型支撐〈Specialized BG fit〉
  這個產品主要是針對膝蓋打直的時候,利用足內側墊高減少大小腿之間的夾角。我的疑問在於,這個夾角醫學上叫做Q-angle,幾乎每個人都有,女生的角度會大一點。這個夾角在膝蓋打直的時候會最明顯。自行車踩踏膝蓋並不會完全打直。反觀跑步則會完全打直,而且跑部腿部的衝擊力也比騎車大很多。但是應該沒有任何一雙鞋子的設計是把內側墊高吧!?

另外,在測量鍥型支撐所使用的方法如下影片,這樣個測量也有些爭議。有仔細挑過跑鞋的板友一定聽過高足弓、低足弓的差別。但是高足弓並不代表高支撐。也就是說在沒有重量負載的時候所去測量的傾斜程度並不能代表實際踩踏時的狀況。板友如果聽一下下面的影片對話,量測者一邊詢問受測者實際騎乘的感受。再看是否與量測結果相符。我想說的是,先有症狀,並且依照症狀來尋找可能的原因這樣的思維是比較合理的。


        最後,本文無意否定鞋墊或者楔型鞋底板等產品的功效,確實也有車友在這些設計上獲得幫助。但是單車的設定不是在追求『測量上』的完美。因為人體本來就不可能達到左右完全平衡,先天上慣用側就不可能與非慣用側相等


  補充一個實際案例Fitting Case 經驗分享(右足外側小趾疼痛) 這位車友騎乘時有明顯右側膝蓋外八的不平衡。經評估發現是右側臀大肌癴縮,原因為何因為後來這位車友沒有再回到車店無法繼續追蹤。但是有板友提供經驗表示可能為多次臀部注射〈打針打在屁股上〉所造成的肌肉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