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Fitting Lesson 3-卡踏 part 2- 基本安裝

談談卡踏怎麼裝吧!
在西元2010年還談卡踏怎麼裝,聽起來實在有點"遜"
隨便google都會知道拇指球對準踏板轉軸中心....
上圖就是標準的卡踏安裝方式,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裝,有些想法會往前或者往後移動一些,但大體上不會差太多
為什麼卡踏會是這樣設定呢??如果你問了這個問題,那你就可能會看到這張圖
這張圖是分析踏板上的足底壓力,越高表示壓力越大因此,可以看出在拇指球的地方壓力最大!
奇怪的是,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要把踏板裝在拇指球,而不是裝在其他地方??
怎麼給的答案是"已經把踏板裝在拇指球的位置"再來說這邊壓力最大!?
不是應該要把踏板裝在腳趾、足弓、足根等等部分來分析比較嗎???
看看下面這張圖,這是走路時力量傳遞的圖
(我對這張圖的印象很深,同窗好友老李10年前畢業ceminar用過)

這張圖的意思是,走路時,起始著力點在足根,順著外圍到達姆指離開地面,也就是說推進的動力主要發自大腳趾
這是先天的設計,也可說明大腳趾受損影響步行最多! 看回人體的結構如下圗,大腳比其他趾粗了許多
從人體先天的設計,解釋"拇指球對準踏板軸心"的設定,是可以接受的。大腳趾是主要行走的出力來源,大腳趾基部最為粗壯。
那麼,把卡踏裝在足部其他的部份又是如何呢?
把踏板裝到接近足弓的部位,足弓成受壓力的效果不佳,會很快的引起疼痛。 那足根勒???我想,在壓力的承受度上,裝在足跟應該也是可以的,但是小腿的肌肉在踩踏的過程中無法貢獻力量,迴轉的順暢度也會降低,因此也不會有這種設計。然而,拇指球那麼大,卡踏軸心至少也有1公分寬,似乎也不是沒有調整的空間。在這個範圍內前後移動,又能夠達到什麼效果呢??請靜待下回分曉!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EUAQ 帝大水族水壺

經過多時的等待,EUAQ 帝大水族版的水壺上市了,壺體是常見的短版,容量 550c.c.,底色為當然是車隊的代表色桃紅。上頭留白的 EUAQ 帝大水族,和4個贊助商的 logo,為了可以輕易地看出水壺內液體的容量和顏色,我們捨棄了視覺效果較佳的白色,採用半透明的 PE 顏色。即日起以優惠的價格開放給各位隊友認購,非本車隊的車友,如果喜歡我們的水壺,也可以同樣的價格認購。營餘的部份將轉為車隊基金。

5個大箱子

排排放的 EUAQ 帝大水族 水壺

桃紅色的壺體,是車隊的貫用色,鏤空的部份為 EUAQ 帝大水族,和贊助商的 logo

和宏 和 風華 logo 的特寫

樂騏單車 和 煌鼎咖啡 logo 的特寫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2011 Dedacciai 新車發表會

Dedacciai 在 10 年開始進入車架市場,日前正式的代理權舉辦產品發表會,除了發表新款的車架外,也宣示在台的獨家代理權。11年的新款車架,有延續10年的車種,也有新開發的車架,來看看有那些改變。

11年的一級車架 Temerario


Temerario 前叉組採用 1 1/8 和 1 1/2吋的頭碗組

11年新增的車款,Super Scuro,改進 Scuro,重量幾乎相同,強度更加精進,同時改為內線式走線,造形更加洗鍊


Super Scuro 採用水滴形的一體式座管,搭配 ISP 的座管

Assoluto 維持和去年相同的式樣


Assoluto 後上叉為雙管式構形,可以有效增加騎乘的舒適性

這款也是 11年 新款的 Nerissimo,取代原本的第4級車架

Nerissimo 後上叉同樣為雙管式

Nerissimo 搭配同廠的龍頭和把手,全成度相同地高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Fitting Lesson 3-卡踏 part 1- History

今日原本想要著墨一些關於卡踏的調整,卻在網路上看到關於卡踏的歷史,跟大家分享一下...卡踏的英文叫作Clipless Pedals,為什麼勒!? 這個字是相對於狗嘴套的踏板而來
狗嘴套踏板

如圖所示,這種俗稱狗嘴套的踏板,前端的部分是toe clip(夾子),綁住鞋子的部分是toe strap(束帶)...因此,後來沒有這些東西又能卡住鞋子的設計就被稱為Clip"less"了

第一代的卡踏是1971年Cinelli公司做的M71,如下圗
圖中左邊是鬆開的踏板,右邊是卡上鞋底版的,白色的部分是鞋底板..也就是說,卡上去之後,要用手去撥動黑色的部分,鞋子才會卡住。同樣的,想要鬆開來也得用手去撥...可以想像當時卡踏摔車率之高!! 因此這樣的設計又被戲稱為"death cleat"!
Look於1984年轉殖了使用在滑冰鞋上的技術,決定了現今卡踏的基本構造,"就是用力踩會卡入,旋轉可以脫卡的模式...."
Bernard Hinault 在1985年首度使用卡踏贏得環法,也奠定了卡踏在單車的地位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Campagnolo Zonda 輪組保養

Campagnolo  輪組多為珠槽式設計,一段時間的騎乘後,需要拆解開來進行清潔保養的作業。這邊介紹的是 Zonda 的後的輪組,車主只選擇後輪的保養。前輪的拆解和安裝步驟大同小異。




拆解時,使用開口扳手固定右側,左側用 5mm 的六角扳手,轉動固定軸芯






用手轉開固定軸芯





使用十字起子,鬆開調整鈕





一樣用手旋開調整鈕





小心地用一字起子,挑出固定環





從反方向抽出花鼓軸芯,就可以看到左側的散珠槽






抽出的花鼓軸芯,右側的散珠槽附著在上面






佈滿油污的棘輪座





取出滾珠,泡洗專用洗劑





然後用抺布,擦拭乾淨






棘輪座和花鼓軸芯一樣使用專用洗劑,清潔乾淨





將珠槽裝回花鼓,重新上油





將軸芯裝入後,放入左測珠槽,一樣重新上油





裝上固定環





裝上調整鈕,重新上緊花鼓






依序將飛輪裝上棘輪座





大功告成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Fitting Lesson 2- 坐墊前後調整

坐墊前後是平衡的關鍵!! 更精確的說,前後輪的"重量分配"是平衡的關鍵

坐墊前後主要的調整功效在於
1.使騎乘更為穩定
2.減少上半身過度出力所造成的傷害

最傳統的方法就是KOPS, knee over pedal spindle(膝蓋前緣過踏板軸心)。
KOPS, 膝蓋前緣過踏板軸心

意思是說,踏板在水平位置時,以膝蓋前緣為基準點作鉛直線,此線要經過踏板軸心(如圖所示)。測量方法大同小異,有人用膝蓋最前原為基準點,也有用脛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為基準點。以這個基準點做為出發,坐墊還有向後調整2-3公分的空間(如下圗區間所示)。越是衝刺型的選手、或者三鐵選手會把坐墊向前移動。長途騎乘的車手則比較喜歡向後移動。
以KOPS為基準可再向後調整2-3cm
還有另一種做法是坐墊尖端與bb中心的水平距離5cm(如下圖,會有這樣的設定標準,主要是UCI規定坐墊尖端要距離bb 5公分以上,太過趨前的坐墊設定會造成超人騎姿勢是不被允許的。另外,坐墊的造型變化多端,用這個方法的人應該不多)因為我們關心的是膝蓋等關節的角度。所以還是用KOPS法比較直接。
坐墊尖端與BB水平距離5 cm

常犯的錯誤是調整好坐墊之後,並沒有依照坐墊最佳的位置去更換龍頭,而是遷就原本的龍頭。也就是說,雖然坐墊調整好了,上半身卻可能要因此改變了最適宜的姿勢(上半身該如何設定以後會討論),如此則失去了調整的目的。
坐墊的調整決定前後輪重量分配,也決定了騎乘的穩定性。理想的重量分配前輪40-45%、後輪55-60%。如何分配因人而異。基本上,重量越往後移可以達到的效果有
1.騎乘越穩定
2.上半身的負擔減少,一方面是手的負重減少;一方面是騎乘更穩定之後,手去抓握握把的力量也比較敢放鬆
相反的,重心越往前,穩定度會比較差,上半身的負擔也會增加。然而這樣的說法也有些武斷。每個人的平衡感不同,有人可以騎車吃泡麵,有人可以在滾筒訓練台上放手騎。有些人卻任何時候都得緊抓著握把不放。在不同的路況也有不同的考量。下坡的時候,大家會把重心向後移動,讓騎程更穩定。上坡的時候重心本來就比較後面,上坡速度較緩,也比較沒有操控上的問題,陡坡甚至要注意前輪的重量分配不要太少,以免翹孤輪。
下個簡單的結論。實務上從標準的KOPS做為起始基準點,向後約有2-3公分的空間可以調整。最客觀的方法是在平路騎姿下測量重量分配,在理論直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為自己挑選最適當的重量分配,不過要自己測量真正的重量分部顯然有困難,折衷的辦法可以騎乘感受為依據。另外,配合坐墊的設定更換適當長度的龍頭!!。調整目標則在於更穩定的騎乘以及更放鬆的上半身。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Campagnolo RD-RE008 RD-RE017 後變彈簧更換

這邊要介紹的是 Campagnolo 的後變彈簧更換,零件編號 RD-RE008、RD-RE017,可以經由補修管道訂購,原廠建議每兩年要做一次保養更換的作業,這兩組彈簧,負責後變速器的張力調節和變速定位,是引響變速效率最直接的兩件零件。

Campagnolo Record 後變


開始拆解,車主已經換用 kcnc 的導輪


拆解時,可以看到後變上滿佈油污


順利地取出 RD-RE008 和 RD-RE017 彈簧


將後變速器徹底地清潔


Campy 原廠補修零件,RD-RE008 RD-RE017 後變彈簧


安裝彈簧前,先在施工部位塗滿黃油,再裝回原後變


安裝後,後變就可以恢復原本的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