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KHS T3 更換無牙式車頭碗組
小折之類的小徑車,為了配合折疊機構,總會有支高聳的前叉豎管,這樣的設計難免會讓前叉的頭碗組承受較大的力量。這台 T3 因前叉搖晃來店,最後決定更換頭碗組。
當年紅透半邊天的 KHS T3,最大的特徵是高聳的前叉豎管 |
T3 的前叉豎管設計成快拆式的,以方便折疊時收藏,所以先把上半節拆下,然後拆卸頭碗組 |
取下頭碗上蓋後,可以看出這是顆滾珠式的頭碗組 |
半埋在車架頭管裡的珠碗,用 Park RT-1 工具拆除 |
使用 Park CRP-1 拆除前叉座環 |
拆除後的舊頭碗組零件 |
用游標卡尺確認珠碗的尺寸 |
安裝珠碗前,先在車架頭裡,塗上隔離劑 |
使用 Hozan C-448 來安裝珠碗 |
使用 Park CRS-1 工具來安裝新的前叉座環 |
在珠碗裡塗上黃油 |
依序把組件裝上 |
T3 比較特別的是,需配合龍頭墊圈,來迫緊頭碗 |
迫緊後,將前叉固定墊圈鎖緊 |
然後再裝上半節的前叉豎管 |
裝上前輪,調整好前輪中心,完成 |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Performer Race 小徑車改裝昇級
日前客人把心愛的 Performer Race 鋼管小徑車騎來店裡,要更換輪組,註文要白框加白花鼓,由於現成的市售輪組沒有客人喜歡的,改用手編輪組,符合客人配色的要求,同時對車上的零件做少部份的更動。
![]() |
Performer 小徑車改裝前的照片 |
![]() |
要重新走線,先把車手帶拆了 |
![]() |
拆下來的零件,輪組、夾器、變速、剎車線管,飛輪待會要裝在新輪組上 |
![]() |
拆除後的照片,看起來空空如也 |
![]() |
使用扭力扳手安裝飛輪 |
![]() |
裝上新輪組,白色的 Alexrims R390 框加上白色的花鼓,鋼絲選用 DT 的黑色鋼絲,利用顏色的反差讓白框更加地凸顯出來 |
![]() |
夾器也更換為陽極紅的,和車色滿相配的 |
![]() |
重新走線的同時,換上白色的剎車和變速外管,再纏上白色的車手帶,就是要一整個白就對了 |
![]() |
完成後的照片,在白色輪組的襯拖下,車子整個亮了起來 |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Progressive 20R 平把小徑車
這款和 20S 有什麼不同呢? 將原本 20R 的彎把改成平把,因為客人不喜歡 20S 的避震前叉,比較重,而且抽車時的穩定感不好,所以特別要求用 20R 改成平把,變成這個樣子。使用公路車C夾的20R,剎車力道不像V剎或碟剎那麼的強且反應快,不過卻增加了不少Q度,讓剎車減速變的更為柔順,個人以為還滿適合小輪徑這種短軸距的小車使用的,算是滿方便好用的。
Progressive 20R 平把小徑車 |
改用 Guizzo 的平把,因為管徑是25.4的,龍頭也一併換成25.4,順便改用長一點的,比較適合騎士的身材 |
變把改用 Microshift 台灣微轉的指撥式變把,變速的手感還滿順暢的 |
因為剎車夾器是公路車用的C夾,所以要選擇配合C夾的剎把 |
20R配的是硬前叉,抽車不軟腳,而且重量比20S的避震前叉輕很多,搭配的C夾讓整體的視覺感更好。 |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Kemper-Pedersen Comped
關於Pedersen單車的詳細資料,請見代理商網站www.pedersen.com.tw。

第一眼的震懾
初見到Kemper-Pedersen的人,一定會訝異於它複雜的鋼管結構,以及極不尋常的懸吊座墊設計。整車流露出超越時空、跨越古典與現代的奇妙氣息,令人不得不屏氣凝神,細細鑑賞。但若你以為它只是哪位工業設計師的試驗品,而且沒有實用的騎乘性,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Kemper-Pedersen不但不是辦公室冷氣房中的設計稿產品,相反地,它可是基於最實際的用途,所開發出來的解決方案。而且這個設計的歷史,竟然已經有一百年之久!
百年設計的Pedersen
先來談談Pedersen型單車的歷史。它的發明者Mikael Pedersen,是一位在英國工作的丹麥人。他不但是一位天才洋溢的機械工程師,同時也是位熱愛長途單車旅行的單車騎士。然而正如同所有的長途騎士一樣,長途騎乘時屁股痛的問題一直是個很大的困擾。身為工程師的Mikael在苦思解決方案之後,終於了解到,除非能完全放棄傳統的鑽石型車架幾何,創新座墊支撐的方式,否則屁股痛的問題無解!於是他決定打破傳統,發展出前所未見的Pedersen車架。 這樣的複雜造型,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同樣具有英國血統的Alex Moulton。有人認為,Pedersen的車架設計,必然對晚了半個世紀才出現的Moulton造成重要的影響。
Pedersen車架的最大重點,在於它懸掛在半空中的座墊設計。大型的皮製座墊,加上鋼索的彈性,讓人一坐上去就覺得好像坐在雲端上,小屁屁一點壓力都沒有,彷彿座墊消失了一般,無比的舒適。Mikael本人當年就騎著它南征北討,騎了幾萬公里,親身驗証自己作品的成功之處。
Pedersen車架的生產過程繁複,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價格居高不下。即便如此,它還是在二十世紀初成功地在英國引起一波熱潮。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死忠的粉絲在收集或是試著修復當年的原版Dursley-Pedersen車架。
可惜的是,Mikael Pedersen雖然是位天才工程師,卻是個糟糕的商人。所以在他生意失敗之後,Pedersen車架也就暫時淡出歷史了。很多人認為,如果他當年能再有點生意頭腦的話,如今車架的主流就不會是鑽石型,而是Pedersen車架了。
德國工藝再現傳奇
目前世界上肯花功夫生產Pedersen車架的廠商非常稀少,而Michael Kemper先生的Kemper Fahrradtechnik就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家。Kemper車廠位於德國北萊茵邦的一個小農村裡,從他們座落的位置,可以看出德國人低調樸實的個性。據說Michael Kemper先生自從小時候在博物館裡看到Pedersen單車之後,大受震撼,於是立下心願要用雙手親自還原Pedersen的古典之美。就這樣一路走下來,讓他成為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少數Pedersen車架生產者。
每一台Kemper-Pedersen都是由Kemper先生親手製作的,以維持它繁複結構的焊接品質。也正因為是完全少量的手工製作,對於看慣高科技製作的現代車架的筆者來說,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但看久了,會覺得市面上那些造型流線、滑不溜手的現代車架,似乎少了點人味。
小輪徑的Comped
Kemper-Pedersen大致可分為四個車系,每一款都非常具有特色。這次試騎的,則是二十吋的小徑版本:Comped。古典式的多鋼管車架,配上現代感十足的小輪徑設定,不但不會不搭調,反而融合出一股獨特的韻味。加上原廠搭配的同色泥除,更增整體感。
Kemper-Pedersen的車架都是受注生產的。手邊的這台樣車,配的是由代理商精選的零件。全車以輕量化的著名品牌─肯昌KCNC為主。筆者原本聽到代理商的配法,直覺認為KCNC零件的現代加工方式,裝在手工焊製的鋼管車架上,會不會有點格格不入?直到看到實車,才發現這樣的擔心是多慮了。輕量化鏤空結構的煞車手把和V夾,剛好和縱橫交錯的多鋼管車架形成良好的呼應,達到風格的統一。這樣的效果頗令人驚喜。
整車重量比我們預期的輕很多,這麼多根鋼管,全車竟然只有11公斤!除了KCNC輕量化零件的貢獻之外,其實Pedersen車架本身的重量就不太重。據代理商表示,交錯的結構讓車架可以使用細而薄的鋼管,卻依然保持良好的鋼性。
實際試乘Comped,身體的感受可說是非常驚喜。一般小輪徑的單車,難免在穩定性上有所折衷,對於路面的跳動也較難吸收。可是令人意外的是,這台Comped卻沒有這些缺點。首先她的頭管角度比較斜,所以騎乘時的穩定性相當好,完全沒有很多小車那種神經質的操控感。其次,2.0吋的寬胎對於吸震和穩定性也有不少助益。再者,全手工的鋼車架,加上軟性懸吊的皮座墊,不但不會像一般避震器那樣耗損踩踏的力道,且又能幾乎完全吸收路面小坑洞的震動。而且這台車的騎乘姿勢,上半身近乎90度垂直,和走路差不多,讓手腕和背部沒有壓力。不像大多數現代車種,必須彎腰駝背才能騎,很容易手麻或是背痛。簡單地說,這台車根本就是為了「毫無負擔地騎車閒逛」而打造的!
自行車人本主義的復興
Kemper-Pedersen的再現,象徵著台灣的自行車文化邁向了新的境界。以往市面上的高級自行車產品,訴諸的多半是更輕、更快、更強,或是更炫、更高科技,然而卻少了點體貼入微的「人味」,也因為工廠大量生產而缺少了手作的溫潤。而Pedersen的訴求,則是從「人」的主觀感受出發,讓騎士能更輕鬆、更無負擔地騎乘,不必穿著有護墊的緊身褲,不必像隻海豚一樣趴在車上減低風阻,更不必綁著心跳表和功率計。只要心情來了,隨時都可以跨上車,讓沙發一般舒適的座椅溫柔地托著身體,輕鬆地滑行過大街小巷,享受和風輕拂臉頰的閒散自在。所以,如果你想找的,是一台輕若羽毛,快似閃電的公路戰駒,或是能攻克所有地形,視岩石與泥漿如無物的越野怪獸,那麼Kemper-Pedersen完全不適合你。可是如果你追求的是單純騎車的喜樂,享受如同飄浮在雲端優雅滑行的奇妙感受,Just Ride for Fun,那麼你一定要試試Kemper-Pedersen。
目前這台Comped已放在店內供試騎。至於訂車及報價,由於是完全訂作的產品,細節選項相當繁複,必須花相當時間溝通,而且報價一方面須待德國原廠估價,另一方面也視選配零件的不同而有極大差異,故請有興趣的朋友來電或約時間來店詳談。
隨著自行車文化在台灣的興起,自行車市場的火熱,也讓各式各樣的自行車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繼方便可愛的小折,以及高性能運動車種之後,原本屬於極小眾的各種特異風格車種,也逐漸被引進。而本次介紹的Kemper-Pedersen單車,則又是風格車種中最具特色,也最吸引人目光的。
第一眼的震懾
初見到Kemper-Pedersen的人,一定會訝異於它複雜的鋼管結構,以及極不尋常的懸吊座墊設計。整車流露出超越時空、跨越古典與現代的奇妙氣息,令人不得不屏氣凝神,細細鑑賞。但若你以為它只是哪位工業設計師的試驗品,而且沒有實用的騎乘性,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Kemper-Pedersen不但不是辦公室冷氣房中的設計稿產品,相反地,它可是基於最實際的用途,所開發出來的解決方案。而且這個設計的歷史,竟然已經有一百年之久!
百年設計的Pedersen
先來談談Pedersen型單車的歷史。它的發明者Mikael Pedersen,是一位在英國工作的丹麥人。他不但是一位天才洋溢的機械工程師,同時也是位熱愛長途單車旅行的單車騎士。然而正如同所有的長途騎士一樣,長途騎乘時屁股痛的問題一直是個很大的困擾。身為工程師的Mikael在苦思解決方案之後,終於了解到,除非能完全放棄傳統的鑽石型車架幾何,創新座墊支撐的方式,否則屁股痛的問題無解!於是他決定打破傳統,發展出前所未見的Pedersen車架。 這樣的複雜造型,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同樣具有英國血統的Alex Moulton。有人認為,Pedersen的車架設計,必然對晚了半個世紀才出現的Moulton造成重要的影響。
Pedersen車架的最大重點,在於它懸掛在半空中的座墊設計。大型的皮製座墊,加上鋼索的彈性,讓人一坐上去就覺得好像坐在雲端上,小屁屁一點壓力都沒有,彷彿座墊消失了一般,無比的舒適。Mikael本人當年就騎著它南征北討,騎了幾萬公里,親身驗証自己作品的成功之處。
Pedersen車架的生產過程繁複,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價格居高不下。即便如此,它還是在二十世紀初成功地在英國引起一波熱潮。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死忠的粉絲在收集或是試著修復當年的原版Dursley-Pedersen車架。
可惜的是,Mikael Pedersen雖然是位天才工程師,卻是個糟糕的商人。所以在他生意失敗之後,Pedersen車架也就暫時淡出歷史了。很多人認為,如果他當年能再有點生意頭腦的話,如今車架的主流就不會是鑽石型,而是Pedersen車架了。
德國工藝再現傳奇
目前世界上肯花功夫生產Pedersen車架的廠商非常稀少,而Michael Kemper先生的Kemper Fahrradtechnik就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家。Kemper車廠位於德國北萊茵邦的一個小農村裡,從他們座落的位置,可以看出德國人低調樸實的個性。據說Michael Kemper先生自從小時候在博物館裡看到Pedersen單車之後,大受震撼,於是立下心願要用雙手親自還原Pedersen的古典之美。就這樣一路走下來,讓他成為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少數Pedersen車架生產者。
每一台Kemper-Pedersen都是由Kemper先生親手製作的,以維持它繁複結構的焊接品質。也正因為是完全少量的手工製作,對於看慣高科技製作的現代車架的筆者來說,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但看久了,會覺得市面上那些造型流線、滑不溜手的現代車架,似乎少了點人味。
小輪徑的Comped
Kemper-Pedersen大致可分為四個車系,每一款都非常具有特色。這次試騎的,則是二十吋的小徑版本:Comped。古典式的多鋼管車架,配上現代感十足的小輪徑設定,不但不會不搭調,反而融合出一股獨特的韻味。加上原廠搭配的同色泥除,更增整體感。
Kemper-Pedersen的車架都是受注生產的。手邊的這台樣車,配的是由代理商精選的零件。全車以輕量化的著名品牌─肯昌KCNC為主。筆者原本聽到代理商的配法,直覺認為KCNC零件的現代加工方式,裝在手工焊製的鋼管車架上,會不會有點格格不入?直到看到實車,才發現這樣的擔心是多慮了。輕量化鏤空結構的煞車手把和V夾,剛好和縱橫交錯的多鋼管車架形成良好的呼應,達到風格的統一。這樣的效果頗令人驚喜。
整車重量比我們預期的輕很多,這麼多根鋼管,全車竟然只有11公斤!除了KCNC輕量化零件的貢獻之外,其實Pedersen車架本身的重量就不太重。據代理商表示,交錯的結構讓車架可以使用細而薄的鋼管,卻依然保持良好的鋼性。
實際試乘Comped,身體的感受可說是非常驚喜。一般小輪徑的單車,難免在穩定性上有所折衷,對於路面的跳動也較難吸收。可是令人意外的是,這台Comped卻沒有這些缺點。首先她的頭管角度比較斜,所以騎乘時的穩定性相當好,完全沒有很多小車那種神經質的操控感。其次,2.0吋的寬胎對於吸震和穩定性也有不少助益。再者,全手工的鋼車架,加上軟性懸吊的皮座墊,不但不會像一般避震器那樣耗損踩踏的力道,且又能幾乎完全吸收路面小坑洞的震動。而且這台車的騎乘姿勢,上半身近乎90度垂直,和走路差不多,讓手腕和背部沒有壓力。不像大多數現代車種,必須彎腰駝背才能騎,很容易手麻或是背痛。簡單地說,這台車根本就是為了「毫無負擔地騎車閒逛」而打造的!
德國工匠精神的堅持
由於Kemper-Pedersen車架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且量身打造的車架,必須配合個別客戶做一些細部調整,所以產能非常有限。而且Kemper先生認為,與其把生意做得很大,賺很多錢,不如少量生產,才能確保服務的品質。因此他們大部分的客戶都是來自德國和鄰近地區,對於海外市場並沒有拓展業務的野心。即使是多金又愛追求品味的日本市場,Kemper先生每年也只供應非常小的數量。
由於Kemper-Pedersen車架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且量身打造的車架,必須配合個別客戶做一些細部調整,所以產能非常有限。而且Kemper先生認為,與其把生意做得很大,賺很多錢,不如少量生產,才能確保服務的品質。因此他們大部分的客戶都是來自德國和鄰近地區,對於海外市場並沒有拓展業務的野心。即使是多金又愛追求品味的日本市場,Kemper先生每年也只供應非常小的數量。
自行車人本主義的復興
Kemper-Pedersen的再現,象徵著台灣的自行車文化邁向了新的境界。以往市面上的高級自行車產品,訴諸的多半是更輕、更快、更強,或是更炫、更高科技,然而卻少了點體貼入微的「人味」,也因為工廠大量生產而缺少了手作的溫潤。而Pedersen的訴求,則是從「人」的主觀感受出發,讓騎士能更輕鬆、更無負擔地騎乘,不必穿著有護墊的緊身褲,不必像隻海豚一樣趴在車上減低風阻,更不必綁著心跳表和功率計。只要心情來了,隨時都可以跨上車,讓沙發一般舒適的座椅溫柔地托著身體,輕鬆地滑行過大街小巷,享受和風輕拂臉頰的閒散自在。所以,如果你想找的,是一台輕若羽毛,快似閃電的公路戰駒,或是能攻克所有地形,視岩石與泥漿如無物的越野怪獸,那麼Kemper-Pedersen完全不適合你。可是如果你追求的是單純騎車的喜樂,享受如同飄浮在雲端優雅滑行的奇妙感受,Just Ride for Fun,那麼你一定要試試Kemper-Pedersen。
目前這台Comped已放在店內供試騎。至於訂車及報價,由於是完全訂作的產品,細節選項相當繁複,必須花相當時間溝通,而且報價一方面須待德國原廠估價,另一方面也視選配零件的不同而有極大差異,故請有興趣的朋友來電或約時間來店詳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