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折疊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折疊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Bike Friday Pocket Rocket Pro 組車

車主為了方便收納,選擇了這款車架組,Bike Friday 在前陣子小折車滿街跑時,還算常見。這款是第一來店組裝的小折。

Pocket Rocket Pro 車架組

車架五通的銑牙處理

車架五通端面處理,以符合外掛式 BB 對五通端面平整的要求

安裝外掛式 BB,同時使用扭力扳手,確認固定磅數

安裝 Red 大盤,同時使用扭力扳手,確認固定磅數

後變勾爪固定螺孔銑牙處理,去除內部的烤漆

檢查和校正後變器勾爪,可以讓後變速器,運作更為順暢

安裝 Red 後變速器,同時使用扭力扳手,確認固定磅數

傳動部安裝完成

安裝 Red 變把,走線中

整車完成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Mini M209 20吋 6速折疊車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Airnimal 折疊車組車

少見的 Airnimal 折疊車架組,24 吋輪組的 "小折" 更是少見,車架設定為公路車的彎把型式,為了折疊的需要,外管走線為全程直拉式。

Airnimal 車架組

車架五通的銑牙處理

銑面處理後

車主對於座管的拆拔不易很有意見,所以進行銑管的作業

後變鉤爪校正

採用 Ultegra 後變 和 Sram Apex 大盤

走線中,採用 Tiagra 的變把

完成照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擁有德意志心臟的黑鳥:Rohloff 14速 Birdy

Birdy Rohloff



花鼓內變速系統在台灣向來是稀有產物。除了一些少數族群,例如「老貂」的車友外,大部分騎士根本連碰都沒有碰過這種系統。

花鼓內變速在台灣不流行的理由,不外乎就是它比較重、傳動效率較低、變速齒比不夠廣等等。但是在歐洲,內變速系統的市佔率卻相當高,依據我的經驗,街上幾乎每三台變速車裡,就有一台是花鼓內變速。

那麼花鼓內變速的優點在哪裡呢?為什麼歐洲人這麼喜歡它?其實很簡單,就是內變速系統非常耐操,所有結構都在裡面所以不易碰撞損壞,非常不容易落鏈,可以裝鏈條蓋所以不會弄髒褲子,而且靜止的時候也可以換檔!

在歐洲,尤其是西歐的德國、荷蘭、丹麥等國,自行車是日常購物通勤的必備工具。從小孩到老人,每一個人幾乎都天天需要騎車,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自行維修或排除故障的能力,而且必須隨時想騎就能騎,即使身上穿著是昂貴的西裝。而西歐城市地勢平緩,並不太需要很大的變速範圍,也不太需要輕量化。如此一來,不會落鏈,不會弄髒衣服(如果有裝鏈蓋的話),幾乎摔不壞的內變系統當然會受歡迎。

然而,內變系統除了方便實用,難道在性能上就真的不能和一般變速一較高下嗎?來自德國的Rohloff 14速內變,用它精巧的設計,正式打破了這個迷思。

Rohloff 500/14內變系統,除了具有所有內變系統的優點之外,它還有一項長處,就是變速齒比超廣,達到526%!而且是連續的檔位!一般變速,以登山車27速來說,雖然變速比可以略高於Rohloff,但檔位齒比多半都是重覆的。也就是說,27速只是個數字,實際用起來並沒有比Rohloff 14速更廣。


Gear range comparison 圖片來自Rohloff原廠網站



因為Rohloff內變耐操耐摔不易故障,故目前Rohloff內變較常見於長途旅行車和一些登山車上。然而有趣的是,同樣來自德國的Birdy,也有一款頂級車種,是選用Rohloff 500/14內變的。

Birdy的好騎好折是大家公認的,在歐洲的火車站月台,經常可以看見手提著Birdy坐火車通勤的人們。這樣好用的Birdy配上堅固耐用又方便的14速內變,光用想的也覺得很有趣,很想找一台來玩玩。

只不過十多萬台幣的高昂售價,實在不是想玩就能買來玩的。要能一親她的芳澤,還得碰點運氣。

看來咱們運氣不錯,上星期店裡就硬是飛來了一隻大黑鳥。


驗明正身,Rohloff 500/14巨大的內變花鼓。


由於Birdy的後下叉是垂直式的,而不是水平式的,不能藉由後輪軸的前後位置來拉緊鏈條,所以必須配上「鏈條拉緊器」,以保持鏈條的張力,不致於落鏈。圖中那個長得像後變的就是了。


Rohloff內變的控制是利用二條變速線,而不像一般的內變只用一條。


這是Rohloff專用的變速轉把。注意上頭的數字可是由1~14哦。所有檔位的齒比都是連續的,再也不必煩惱大盤到底該用44T、32T還是22T,也不必管什麼大對小、小對大了。反正右手給它轉下去就對了。


實際上路試騎,基本上它就是一台Birdy,所以車體的部分就不提了。主要是14速內變的性能,是最讓人感到好奇的。

內變系統最方便的地方,就在於停止的時候也可以換檔,而且愛換多少檔都隨你便!只要你高興,從1檔直接換到14檔也沒什麼不可以!所以不必擔心在停紅燈的時候忘了變到輕檔。

而踩踏起來的感覺,可以感受到一點花鼓內部齒輪互相咬合的顆粒感,以及轉動的阻力要略大於一般的鏈條變速,不像一般的車踩起來那麼輕快。當然,重量也比較重一點。

不過換檔滑順,而且1到14檔的齒輪比是連續而綿密的,確實比一般變速系統要方便不少。如果是坡度變化非常非常劇烈的地形,這玩意兒會比一般變速好用十倍!

總而言之,在一般的道路上騎乘,可能只能體會Rohloff 14速內變的一半好處:方便而穩定。只有在非常嚴峻的地形,才能100%發揮它的強項:沒有限制的變速,連續大範圍的齒比變化,以及耐摔不壞的耐用度。

這樣頂級的內變系統,和Birdy的結合是相當有趣的。相信應該不會有人拿Birdy去off-road或是跳落差,但確實有不少人騎Birdy進行長途旅行。和旅行時酬載的行李相比,Rohloff花鼓所增加的重量根本不算什麼。而旅行時最需要的穩定性,以及廣範圍齒比,則是Rohloff的強項。所以說,如果要找一台車進行長途的單車旅行,這台14速小黑鳥絕對列入首選名單。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好物推廣)容易落鏈嗎?輕鬆解決!

自從公路車50/34T的CT盤開始流行以後,就常聽到車友在說,小大盤很難調整,不但容易發出摩擦聲,而且很容易落鏈。摩擦聲多半發生在前小後小的時候,鏈條會磨到大盤內側。這個問題基本上無解。而落鏈,尤其是由大盤變成小盤的時候會向內落,因為50-34的齒差達到16T,所以小盤比大盤小很多,鏈條向內變速的時候,常常還沒勾到小盤的齒上,就直接再往內落下去了。這原本也是幾乎無解的。三盤系統有時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而很多小折,像常見的KHS T2及T3等等,也常有這個困擾。




鏈條向內落鏈,是個相當危險的事。因為有時候鏈條會被夾在曲柄和車架中間,卡得死死的,不但非得把整個大盤都退出來才能排除故障,運氣不好時還會把車架弄壞。

還好有廠商設計了「落鏈防止器」,只要把它裝在小盤的內側,當鏈條往內落下時,可以順勢「滑」回小盤上。

原本怎麼調整都無法避免的落鏈問題,這麼一個小小的塑膠環,就完全解決了!不管我如何嚴酷地狂操前變,轉速150RPM加上飛輪調到內側最大片,在這種情況下由大盤變小盤還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真是太棒了。



當然,裝落鏈防止器是調整變速的一部分,它的安裝位置和角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有時候可能要稍微試一下。
如果你的車,不管是公路車還是折疊車、小徑車,有類似向內落鏈的煩惱的話,不妨來試試這一招。只要車架立管不是很誇張的異形管,或是車架有特別的造型以致於干涉,多半都可以安裝。

鑑於市面上很多車種都有這種問題,我們決定把這個落鏈防止器也當做特價促銷商品,以讓各位車友輕鬆解決困擾,讓變速系統能發揮100%的性能。歡迎大家來店安裝。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有型的小徑車Progressive 20MT

前天來了台相當有趣的小徑車,Progressive 20MT。二十吋輪圈,登山車設定,有前避震,但前變和大盤是公路車用的50/34雙盤。
騎起來相當不錯,去除了折疊機構以後,整個車架剛性十足,不像大多數折疊車那樣軟趴趴地還有噪音。穩定性竟然和大台的登山車差不多,齒比也夠大,速度可以和大車相比呢。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18吋的震撼!讓你的STRIDA高人一等!


Strida這款車,算得上是單車史上的設計經典之一。簡簡單單的三根棒子,就組成了這台號稱史上最好折的折疊車,皮帶傳動的設計,也是乾乾淨淨地,不像鏈條會弄髒褲子。所以自從它一推出,就大受車友們的一致好評,甚至引來中國大陸不肖廠商的抄襲模仿,只能說是樹大招風吧。
不過即使到了最近的5.1版,除了引進碟煞系統以加強制動力外,其它地方Strida仍然堅持它的極簡設計,單速傳動,以及16吋的小輪圈。又由於它的非傳統設計,讓車主不太容易找到改裝零件,以展現車主的個人風格。

而在所有改裝方式中,最立竿見影的大概就是改裝18吋的輪組了。拜另一款經典折疊車:R&M Birdy熱銷之賜,原本乏人問津的18吋輪組,也出現了不少質佳價廉的好零件。而16吋的Strida剛剛好可以裝得下。

Edison自己就是個Strida的愛好者,所以很早就替自己的愛車改裝了18吋輪組。Strida要改裝18吋輪組,在編輪的過程中,有不少訣竅,比一般純粹的編輪要麻煩不少。

首先是拆卸的問題。有些個案的後輪花轂相當不容易拆卸,拆不下來事小,要是像很多技術不佳的黑手車店,隨便用暴力亂拆,往往會把零件弄壞,賠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來是鋼絲的問題。Strida的花轂用的是非標準的穿孔方式,又是單邊的前/後叉,所以並沒有公式可以套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是鋼絲的編織法了,要是沒有一點技術的編輪師,連鋼絲長度有幾種,各是多長,以及各用在哪一個孔上都搞不清楚!

輪子編起來以後,要怎麼校正真圓度和偏擺,以及如何測量鋼絲張力,都是個麻煩。Strida的單邊花轂是不能放上校正台的,鋼絲的空隙也沒辦法塞進一般的張力計。這些對技術本位的Edison來說都不是問題,但對很多黑手師傅來說,恐怕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改裝之後,一樣可以折疊,完全沒有問題。

目前已有不少Strida車主在Edison這兒完成18吋的改裝,也都相當滿意新輪組的表現。大輪組所提供的高尾速,高穩定性,以及對小坑洞的吸震能力,都要勝過16吋原廠輪組一籌。比起更換彩色大盤或是一些小零件相比,改裝輪組的C/P值更高,效果也更是一跨上車就馬上感受得到。Edison自己的Strida 5.0平常都放在店裡,有興趣的車友們可以抽空來店試騎,看看這種騎乘感是不是自己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