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le 561 開箱,和 Thule 591 類似的鋁合金承載桿 |
差別在固定方式,單車固定在 561 之前,需拆卸前輪,然後將前叉卡在這個固定座裡,提供更穩的固定力量 |
561 和的另一個優點,不會卡到登山車的油壓卡鉗,固定座的軸芯是分離式設計,可以用來固定直通式輪軸的前叉,相當地方便好用 |
-乃哥是對的-
好幾週前,乃哥在FB的留言板留了一句,某些情況下寬胎的磨擦阻力會小於窄胎!
這樣的言論顯然是違反了大部分人的直覺,雖然直覺不一定是對的,但是總要了解一下這樣的理論是怎麼來的
在google查詢"tire width, rolling resistance"可以得許多的論壇網站討論這個話題,結論就是,"在胎壓一樣的前提之下,rolling resistance有時候在寬一點的胎會比較小"!也可以看到許多人對這個話題提出質疑,而通常的解釋如下圖
一般解釋到這邊,就希望讀者可以接受這種說法。
然而,高中物理告訴我們,阻力=正向力*磨擦係數,正向力來源是體重+車重,人車不變的話,不論寬窄胎正向力都一樣,所以差別是在磨擦係數。磨擦係數為什麼長條的輪胎痕就會比圓的輪胎痕大呢!?
比較好的說法應該是這樣,請看下圖箭頭處。不論是梭狀or圓形,在細胎與寬胎的的"總面積"是一樣的(這是另一個問題就不多解釋了)。總面積一樣的前提下,細胎的梭狀壓痕勢必壓的比較"深",而比較深的壓痕就會造成比較大的磨擦係數!
這樣的解釋顯然還有一點不足。應該要用單位面積的磨擦阻力去機分。看看總磨擦阻力是不是比較大。否則怎能確定中心點細胎組力較大就代表總的阻力也會比較大!這個部分....我不會....><
這樣的論點,有兩個方面是不切實際的
1.未考慮空氣阻力在高速行駛時所產生的效應。這點在公路車尤其明顯。
2."在胎壓一樣的前提之下..."這句話所說的胎壓到底是多少?搞不好23mm的胎在胎壓110psi下已經呈現圓形壓痕,也就沒有所謂的梭形造成阻力增加的問題!
結論
1.顯然,搭配個人體重,每一款輪胎應該有一個最佳壓力甜蜜點,可以在不要打到太硬的前提下把接觸地面的壓痕變成圓形。
2.實際磨擦阻力所提供的效應,應該是遠低於空氣阻力、寬胎所額外增加的重量等等所造成的效應
3.選擇輪胎還是以想要要騎乘的路線與想要營造的單車性質為主要考量,阻力這個問題留在網路上打打嘴砲就好了
![]() |
![]() |
認真抓,作弊的就少了! |
Ya! 終於順利在烏來有擺攤夜市時,夜騎上烏來 |
夜市攤位就在烏來停車場,一進烏來就可以看到 |
令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
沙朗牛排,有沒有汁多味美肉大塊 |
紅茶、濃湯一應俱全 |
很快地就一掃而空,結束了這個有意思的夜騎 |
Campagnolo Neutron Ultra 後輪組 |
先拆下左側的塑膠蓋,可以看到調整鈕 |
轉出調整鈕就可以看到錐形固定環 |
錐形固定環移出後,就可以從右側取出花鼓軸芯,的確滿髒的 |
將取出的花鼓軸芯零件,澈底清潔 |
然後再依序裝回去,軸承的接觸面,要塗上適量的黃油 |
滾珠的部位上也重新上油 |
棘輪座和卡體部位上油,只是用不同的油品 |
調整好花鼓軸芯的間距後,再固定鎖緊 |
再將飛輪鎖回去後,大功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