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Independent Fabrication Corvid 組車

這應該是在台首發的 IF Corvid,Carbon 訂製車,採用暗紅色碳纖管材,非常有質感,另一個特點是車架五通採用新一代的大盤規格 PF30,優點是讓踩踏的出力更為直接,有效。


Independent Fabrication Corvid 車架,五通處已經裝上 PF30 的 BB 培林組

車架下管的廠標,對比非常地強列

PF30 BB


接管式的碳纖維車架,暗紅色的碳纖絲在閃光燈的照射下,反射出不同層次的顏色出來

打蠟而已,沒事

組裝了,輪組用的是 EDGE(ENVE) 1.45管框,搭配 White Industries 花鼓

SRAM RED 的 BB30 大盤,有著非常粗壯的中軸

裝上 RED 的前、後變

使用輕量化的夾器

裝上 Red 的變把和走線

整車完成照

又來了,車主這回直接從店門口騎車回台中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Ambrosio Excellence 手編輪組

日前客人拿一對輪組過來,直說要換框,原來是爆框了,主訴是打氣到120psi就爆了,仔細看了一下,原來是剎車邊被磨薄了,直到耐不住胎壓而爆框。改用 Excellence 框,重新編輪。

因剎車邊磨耗而爆框的輪組

另一輪雖然沒事,從框的側面看,剎車邊同樣是磨耗過度,也是需要更換了

拆掉舊框,換上新框、新鋼絲,重新編輪

原本的 Shimano 105 花鼓,搭配 Ambrosio Excellence 32H 銀色框,DT Champion 2.0 單抽鋼絲,前後皆為 3x 編織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2011 台北自行車展

一年一度的台北車自行車展,3/16 - 19 於南港展覽中心舉辦。趁著空閒的時候,跑去湊個熱閙。


2011 台北自行車展

展場的4樓規劃成有國際品牌區,聲勢浩大的 SRAM

三大品牌之一的 Campagnolo

Shimano 的展出也不落人後

DT Swiss 的展場

Santini 的展場

在 Santini 展場打工的小花


在一樓展出的 Ridley

EMC 成車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太平山出遊團

日前的連續假期,和眾車友相約騎太平山,大伙從三星出發,走台七丙到土場,然後騎上太平山。回程再回到三星,享用著名的三星蔥,真是令人愉悅的一天。

台北照例從樂騏單車出發(葉子攝)

從三星的 7-11 出發(葉子攝)

往土場的路上(智陽攝)

牛鬥橋上,趁沒車橫成一排(智陽攝)

太平山團的主揪 paco (智陽攝)

衝很快的砲爹和葉子(智陽攝)

風哥(智陽攝)

苦命的技師,放假還要加班陪騎 (智陽攝)

大家在土場合影(智陽攝)


山上的枯木(葉子攝)

太平山上的葉子(自攝)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Carrera 組車

2010野貓賽 叫我第一名的 Gus,要轉戰公路車了,為了備戰即將到來的賽季,弄來一支 Carrera 的複合車架,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幫他組好,好讓他可以隔天參加團練。

Carrera 前三角鋁合,後叉碳纖維的複合式車架

Campagnolo Mirage 的變速套件,Centaur 的大盤,還花了一些時間找尋合適的 BB

龍頭和把手更換為 Deda 的 zero 100

剎車皮昇級為 koolstop 的

完成照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20110313 北海岸公路賽

隨著冬季慢慢遠離,自行車的賽季開始了,原本第一場序幕賽,因為海嘯預警的關係取消,隨之而來的是第一站,北海岸公路賽,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出發的地點改在金山,終點不變,所以路程少了數公里。

和往年一樣,和隊友約在樂騏單車門口,前往比賽地點。今年除了我們的運輸母艦外,柯南和阿飛還騎機車參與,機動地支援和拍照,最後免不了在金山吃吃喝喝後,結束今天的行程。


原本是 0312 序幕賽首先登場,只可惜取消了,圖為 TTT 參賽名單

出發前,風哥和柏壽合影

意氣風發的風哥

柏壽準備出發

來不及換上隊服的 reckless

前隊友朱義雄

店裡的熟客 Gus,公路賽的首戰

騎在集團尾段的風哥 (砲爹攝)


在集團中的柏壽,稍後就因為集團中的車手為了閃坑洞而造成其他車友摔車,柏壽不幸中標,還好只破了前輪內外胎和小點擦傷,現場還有車友的碳纖輪組裂成兩半,結果閃坑洞的車手居然沒事地騎走,真是滿差勁的。 (柯南攝)


爬坡段的風哥 (砲爹攝)

爬坡段的 reckless (砲爹攝)

今年轉戰 CCT 的狐狸 (砲爹攝)

風哥,爬不動也不能這樣假裝機械故障 (砲爹攝)

巡迴支援的阿飛,柯南人勒 - 在樓下 (砲爹攝)

摸彩抽到能量棒一盒,雖然有效期只到月底,還是很感謝主辦單位找來的贊助

既然在金山,當然不能放過這個著名的鵝肉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鞋底板調整儀 (卡踏調整)

實車Fitting 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從即時影像的拍攝與調整,在於座高、龍頭、座椅前後等等調整都已經有一定心得唯獨鞋底板角度的調整一直缺少有效的評估方式

一般的 fitting 都會建議先把鞋底板朝前做為起始設定有極少數的人因為不適當的鞋底板角度造成了膝蓋或者足部的不適應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到底要不要內八一點還是外八一點就靠個人的"感覺"

我們參考了許多國內外網站對於這個部分的做法
引進這組可以協助鞋底板調整的套件
他符合我們 fitting 的精神,即時、動態、立刻感受
穿自己的鞋、騎自己的車,僅需換上這組鞋底板校正儀就可以給予鞋底板適當的調整

紅色與白色的指針可在踩踏中顯示鞋子偏擺的方向,做為調整鞋底板的參考

鞋底板調整儀的特色與優點
1.為了服務更多的車友,我們提供市面上主要的鞋底板轉接套件(包含Look, Shimano, Speedplay,Time,登山車 SPD)
2.使用調整儀踩踏時,倘若鞋底板角度不適當,調整儀的紅色指針與白色指針會偏離。經過調整鞋底板,可讓指針間的偏移縮小。
3.可看出踩踏中足部擺動的幅度,給予使用"固定"或者"浮動"鞋底板做為參考
4.可以左右位移,可供評估不同Q-factor下的踩踏差異(某些款式如speedplay有提供不同長度的踏板軸心)。

調整儀的缺點與限制
1.通用套件無法完全卡住鞋底板,無法評估"用力上拉"時的變化。然而,如文章中多次提到,踩踏主要提供力量於3~6點中方向。因此仍俱參考價值
2.調整儀較一般鞋底板高,調整時需拉高坐管1-2cm,對於ISP車架會稍微失真

實際使用發現,調整儀可以很明顯的指出鞋底板應調整的方向。我的右腳踩踏時稍向內偏,左腳則指向前方(原本我的設定都是指向正前方)。使用調整儀後再於原踏板踩踏,感覺確實更適合自己的踩踏需求。但是因為調整儀與原踏板多少有點差異。在調整儀上最佳鞋底板位置,與換回原踏板後比較仍稍有差異,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影片解析度太差,只能看個大概,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