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Fitting Lesson 1- 座墊高度設定 part1

Seat height is the holy grail of power!

不管是怎樣的fitting,大概都會從座高調整開始。調整座高有兩個主要目的: 1、減少傷害2、最高效率。 座高決定有不少種方式,以下舉例第一種利用長度為基準;第二種利用角度為基準

1. 座高(坐墊頂端到踏板位於下死點的長度)=109%的阿魯巴高度(跨高) 2. 下死點膝蓋彎曲25-35度
參考文獻認為(方法1)可以提供最大的踩踏效率;(方法2)有效保護膝關節。因為每個人大小腿比例不同的關係,兩種測量方法有蠻大的機會不會相同。實務上,較常在(方法2)中尋找最適當座高。
如圖,紅點的角度就是文中所提希望25-35度的地方,本圖約為44度,這張圖片是之前幫車友測量的。把他自己的車架在固定訓練台做同步攝影,不過我當時沒有特別注意到要設定好訓練台的阻力,因此想要模擬真正騎乘的目的還沒有達到!

參考文獻的兩篇文章中,主要是告訴我們不管是"耐力"或"無氧"騎乘或以"保護膝蓋"為出發點,下死點25-35度都是最好的選擇(而且越接近25度效率越高)。其他相關書籍大概也都建議30度左右。然而,不同的踩踏頻率、坡度、車速等等因素下,可能造成腳踝角度不同,進而造成下死點膝關節角度測量的不準確。因此理論上,應該給予適當的檔位(所謂適當檔位就是騎乘者最習慣的踩踏頻率,預估在70-90rpm),在一般路面實測。這種做法當然不太可行,退而求其次則是使用訓練台做動態攝影分析,以尋求模擬騎乘狀態下的下死點膝蓋角度。

問題來了,為什麼調高座椅可以增加踩踏效率呢?這問題蠻複雜的,影響的因素很多。關於踩踏力道的部分有人是這樣解釋。比方下圖,舉重選手所能舉起的重量: 1/4蹲舉>1/2蹲舉>蹲舉(圖中左邊的人可以舉起最大重量)。

較高的座椅雖然可以增加踩踏的力道,踩踏效率還需要搭配踩踏較高頻率。目前只能說綜合的結果顯示在25-35度這個範圍內有機會可以找到甜蜜點。我的想法是,應該利用動態攝影提供給測量者25-35度這個範圍內座高的高度的範圍,供其自行調整適應之(因為較低的座墊設定某些時候也有其必要性)。

此時,您可能會想到幾個問題:較高或較低的座高有何騎乘特性?過高or過低的座高可能造成什麼傷害?計時選手的膝蓋顯然都踩到快要全部打直了,why?這幾個問題就留待下回分曉吧!

參考資料
Effects of saddle height on economy in cycling,Peveler WW,J Strength Cond Res. 2008 Jul;22(4):1355-9. Effects of saddle height on anaerobic power production in cycling,Peveler WW, Pounders JD, Bishop PA, J Strength Cond Res. 2007 Nov;21(4):1023-7.

2 則留言:

wj 提到...

您好

想請教一下

關於臀部~膝蓋的那條線

基準點是要怎麼取呢?

膝蓋那個點是膝蓋中心嗎?

臀部的點是?


另外,請問

如果大腿比例比較長的人

是否膝蓋的角度會比較大?


先謝謝您的回答

這幾篇關於FITTING的文章

真的很受用,感謝!!

Paco 提到...

臀部跟膝蓋的基準點,我在下一篇文章找些圖說明一下會比較清楚,大腿比較長的人我覺得膝蓋角度應該差不多,但是坐墊設定會比較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