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lee Z0 |
搭配 Shimano Dura Ace Di2 R9150 變速套組 |
大盤選用 Rotor 3D Plus 超壓縮盤 |
RD-R9150 後變速器 + 11-30T 飛輪 |
燙金的 Parlee 廠標 |
Z0 特殊的接管式工法 |
來自美國的兩位女生,自己規劃行程,從台北出發,走台7線到宜蘭,避開蘇花公路,再從花蓮到台東。第一天技師略盡地主之誼,帶兩位搭捷運到頂埔站,經台七乙到台7線的交叉點三民,之後二位就靠自己完成了東台灣之旅。 |
這次幫兩位騎士準備的公路車,裝上貨架和馬鞍袋,搭配適合的燈具,工具等配件 |
在台7線上 |
難得有兩位同時入鏡的照片 |
![]() |
兩位做足了功課,連 文山溫泉 都知道 |
到花蓮之後,走台11線南下 |
這裡應該是台11線牛山附近路段, |
到台灣免不了要有雨的洗禮 |
天空似乎不做美,但淹蓋不了美麗的海岸線 |
![]() |
三仙台附近的海岸,兩位對這天行程的註解 Mosey down the coast with stops for coffee, noodles, 7-eleven , bridges and a surfing competition |
旅行即將結束,正前往台東的路上 |
二位在歸還單車前 |
漫遊在台北河濱步道 |
環廣西賽的官方照片 |
總共6名選手的加上兩台備用車 |
各車隊的儲車區 |
好用的 ProGold 擦車紙巾,只可惜台灣沒進 |
找抽空幫管胎上膠,需要換胎時就可以省一點時間 |
胎雖然沒破,但是狀況不佳就直接換掉 |
大會準備的自行車裝載實在很糟 |
隊經理進行賽前提示 |
在隊車上 |
環太湖以個人計時賽 ITT 拉開序幕 |
選手前往比賽出發地 |
![]() |
比賽結束,獲得新人第三名 |
大會在比賽結束當天就把隔天早上班機的隊職員送到近機場的飯店放生,隔天只有飯店的巴士可以送機,大箱子實在很難弄進巴士裡 |
![]() |
2018 環太湖賽的路線圖 |
![]() |
DTswiss R522 鋁合金輪框,Bitex 公路車碟剎花鼓 |
![]() |
前輪採用 DTswiss Competition 雙抽鋼絲,DT 銅頭,對稱式3交叉編法 |
![]() |
後輪同樣採用 DTswiss Competition 雙抽鋼絲,DT銅頭,非對稱式3交叉式編法 |
抵達青海西寧的第一站,為了這次的賽事,技師特地打包了 Tacx 的工作台,方便兩個人的作業 |
供選手在比賽中和結束時的沖泡飲品,打包的像是油漆罐的樣子 |
![]() |
第一次和隊經理 Andy Flickinger 合作 |
![]() |
第二站 Jones Brenton 奪得單站冠軍,同時穿上黃衫和綠衫 |
雖然是第二機械師,還是有需要上隊車的時候 |
青海的草原,這是放牧人的帳棚,果然是風光美 |
第三站的登山點,H等級的爬坡點,拉脊山標高 3820m |
第三站到了快到貴德時,風景轉換為黃土高原的樣式 |
第4站過了第一個一級爬坡點,標高大約是 3750m,然後看到的是一整片的平地,真的是高原地區 |
第三站延途的風景 |
第五站的補給區 |
補給區在青海湖旁,所以跑去湖邊看看長什麼樣子 |
第六站,祁連山爬坡賽,終點設在標高 4120m 的大冬樹山埡口 |
第7站,途經廣擴的油菜花田 |
進了甘蕭,看到的大多是這樣的沙漠地型 |
第8站的轉場,這次比賽轉場的總距離為1,829km,相當驚人的數字 |
來至台灣的贊助商 TRP 夾器 |
台灣的一馬國際 Tripeak BB |
車手,龍頭,座管也是來自台灣的 ControlTech |
![]() |
TAYA 的鏈條 |
洗車也像是在比賽一樣 |
維修區設在地下室,裡面實在太恐怖了,把東西搬到房間裡,黏管胎 |
第一次遇到有休息日,咖啡是一定要有的 |
休息日也不得閒,淘汰幾條不良的管胎,總共換了6-7條管胎 |
趁著休息日 pre glue 的管胎,這樣可以減少換管胎所需的時間,,對照組是還沒塗膠的管胎 |
雖然不需要跟著比賽,如果提前進駐下一站的飯店,就需要幫忙隊友搬運行李,其實也是滿硬的工作。 |
同行的老法,不通英語,常跟他雞同鴨講 |
比賽結束,打包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