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了一陣子的全新 Michelin Pro4 外胎,看起來沒什麼異樣,其實胎側摸起來有些黏黏的,而且稍用點力就可以把類似膠的東西摳出來 |
把胎裝上輪組,沒多久就出現粉紅色的東西 |
更多粉紅色的東東從胎側冒出來 |
最後機乎佈滿整個胎側,有些還變成泡泡的樣子 |
胎皮已經有分離的現象,車友先前的胎也是這個問題所以要更換,沒想想新的胎也... |
擺了一陣子的全新 Michelin Pro4 外胎,看起來沒什麼異樣,其實胎側摸起來有些黏黏的,而且稍用點力就可以把類似膠的東西摳出來 |
把胎裝上輪組,沒多久就出現粉紅色的東西 |
更多粉紅色的東東從胎側冒出來 |
最後機乎佈滿整個胎側,有些還變成泡泡的樣子 |
胎皮已經有分離的現象,車友先前的胎也是這個問題所以要更換,沒想想新的胎也... |
本文的主角,單車硬殼式攜車箱 |
技師所屬的車隊在參加比賽時,也是用同款的攜車箱,來拖運單車 |
即將被打包的 Fuji 公路車,這款攜車箱需要拆卸的零件是:踏板,把手組,座墊,前後輪組 |
打包單車前,建議先準備一組大號的內六角扳手,操作上會比較方便。照片上的扳手,最大的是10mm,長度約25cm |
拆車前,先在龍頭旁的把手上,貼張膠帶或電火布,然後在龍頭和龍頭蓋的細縫旁,畫線做記號(如圖示),抵達目的地組裝單車時,只需按膠帶畫線的位置,裝上把手組,這樣角度和位置就會和原本的設定一樣。 |
座管上同樣也貼張膠帶,組裝時就可以調到原本的設定高度 |
拆掉前後輪組,在家如果有簡易維修架,可以拿來架好單車,再拆把手組和座管。 |
在外地理論上不會有維修架,可以將單車橫躺在攜車箱上,再來拆卸把手組和座管。 |
拆卸下來的踏板,隨車打氣筒,工具組,可以放置在塑膠袋包好,免的四散在攜車箱裡 |
把拆卸好的單車,按照片的位置擺好,包上合適的保護材,這款攜車箱裡有三組束帶,如照片所示,可以讓單車固定在攜車箱裡,減少碰撞的機摔。攜車箱裡還有不少空間,附了剛剛裝踏板的塑膠袋之後,還可以擺些需要的物品,例如安全帽,車鞋..等。 |
輪組是用快拆,固定攜車箱上,然後把箱子合起來,拉好拉鏈,就完成了 |
IF TI Factory Lightweight 車架組,搭配 Shimano Dura Ace R9100 11s 變速系統 |
車架的五通是 47mm 的規格,不過仔細看是有縲紋的,是的,為了減少 PF30 的諸多問題,Chris King 推出了 T47 的規格,來自於 Threads 47mm 的縮寫,近年來各種不同規格 BB 在市面上出現,技師以為,還是鎖牙的最穩 |
最新款的 Shimano Dura R9100 變速系統 |
非常喜歡 Parlee 龍頭和車手的貼標,低調又有質感,十分容易和車架組搭配 |
車架的五通是 T47 的規格,車主採用 BB30 規格的 Rotor 大盤組,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 |
採 Shadow 設計的 Dura Ace R9100 的後變速器 |
BR-R9100 夾器 |
下管 Independent Fabrication 的貼標 |
立管上的皇冠貼標,是 IF 的廠徽 |
ISP 座管束上也有 IF 的皇冠廠徽 |
![]() |
Shimano Dura Ace FH-7800 後花鼓 + Mavic GP4 鋁合金管框 |
![]() |
選用 DT Competition 雙抽鋼絲,32孔 採 3x 交叉式編法 |
今天的主角 PMP 頭碗組,車主的主訴是龍頭轉向困難,這個問題用腳頭屋想就知道是頭碗出問題了。車主對於騎車的熱誠是眾所皆知的,but 對於車的保養........ |
把車子架上維修台,下碗組的培林一拆解開來,就變成左邊這個樣子, |
換了非原廠的代用培林之後,總是得試個車,看看合不合用。到中正廟小繞一圈的感覺還可以,剩下的就交還車主,讓大仙自己來了。 |
![]() |
大仙親自跑了趟貓空,應該是沒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