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Fitting Lesson 4- 握把 part 3-老生常談

寫到這邊,差不多只剩下一些關於握把的老生常談,但是該提的總是要有個完整性。先來講古吧!
在十幾年前,剛開始騎公路車的時候,大部分的握把、煞變把都是這樣裝的(如下圖)。重點有兩個
1.龍頭與煞變把的頂端水平
2.握把下緣與地面水平
我真的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車要這樣裝,或許曾經經歷那個年代的車友可以告訴我理由為何。總之,大家都這麼做,也就依樣畫葫蘆了。

現在看來,當然是不盡理想。煞變把部位有個凹槽(龍頭與煞變把的頂端水平),會使手握煞變把時呈現下面這個姿勢(Ulnar deviation)。長時間下則可能造成圖中紅色區域肌腱發炎(tendons of the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and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muscles)。也是俗稱的媽媽手(De Quervain syndrome)。

對於握把的設定有新的認識是一次與Dr.蕭的雙溪約騎。談話內容至今印象仍非常深刻!那天首度讓我了解到Bike fitting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現在大家都知道煞變把的安裝最主要要注意的是如下圖"煞變把頸部與握把儘量呈水平"建立一個騎士最常使用的平面。另外也有說法是握把下緣延伸過後下叉中心,不過意在前者,就不要管什麼延伸不延伸了。這樣的安裝有許多好處
煞變把頸部與握把儘量呈水平
1.握把水平部位都可以增加手部支撐面積,支撐面積越大手部壓力越小
2.舒適的抓握面積增加,可以變換的握點增加,上身較不會僵硬
3.舒適的握點增加使檔位變換更靈活

車友在購買握把時需特別注意,有些舊式設計的握把,並沒有辦法將煞變把拉到理想的高度,未必是fitting的問題。
手比較小的車友還會遇到的問題是煞車把行程太遠(如下圖)。這個部分SRAM系統是可以調的。比較讓我意外的是Shimano雖然不可調,但是有出墊片(如下圖),有人用過嗎?原廠的型號有這塊零件,但是我從來沒看過!
減少煞車行程的墊片

另外還可以看到手小的車友把煞變把調成略為外八。新款的煞變把都注意到了這點。下圖左邊是Shiamno 6700 煞變把,更為人體工學的設計。不過SRAM 似乎更早就有這項貼心的設計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