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去參加歐洲自行車展,偷空跑到荷蘭的奈美亨Nijmegen,參觀荷蘭國家自行車博物館Velorama。
這是歐陸最有名氣的自行車博物館,尤其又位於自行車之國的荷蘭,身為自行車愛好者,有生之年當然非來朝聖一番啦!
去過歐洲的人都知道,很多中小型的博物館外表都不是很起眼,市區裡隨便一棟老房子改建起來就是,不像我們的故宮博物院,或是巴黎的羅浮宮那樣佔地廣大、氣勢恢宏。Velorama自也不例外,它座落於河邊的一排老房子裡,不仔細找還真的很容易錯過它那小小的門口。
入場費是每人5歐元,拍照攝影都可以,相當大方。
主建築共三層樓,一樓展出的多為早期的木製或鐵製人力車、三輪車等,年代大約在17xx年至18xx年。當時原始型態的自行車,和今天的自行車無論是材質、功能及造型都是天差地別,由今觀之,有不少令人莞爾的裝飾性設計。
一百多年前的自行車,有些整體概念其實比較像馬車,只是將動力改為踩踏,並且加上轉向系統。看到古早的工匠利用當時工藝所能做到的方式,發揮他們不拘一格的創意,著實讓我相當佩服。
看看這個防止倒滑的棘輪座,大概比今天我後輪上那顆DT Swiss的重上一百倍吧。
一百多年前的高級輪組,高精度手工打磨黃銅花鼓、貫通軸、二十四根直拉輻條,全都
是好料啊~(笑)
二樓的年代就稍近一些,從18xx年到19xx年早期。可以很明顯地發現車架材料的進步,已由木頭和鑄鐵進步到質輕強度高的鋼鐵管材。精密度和功能性都大增,無論是傳動、煞車或轉向系統,都已經可以大致看出現代單車的雛型。而當時的自行車造型相當多變,很多都像是藝術家手中的金工雕塑。
曾經風靡一時的大輪車High Wheel當然也是展示重點。二樓的小展間專門陳列這些高人一等的帥氣大玩具。
在登路普先生發明充氣輪胎之前,自行車胎有多種不同的設計。例如上圖這種。煞車是直接壓在輪胎上的,反正輪胎是實心的可以磨很久。
這是米其林充氣輪胎的廣告,但是不知為什麼我覺得後面那隻米其林寶寶看起來腦滿腸肥還色瞇瞇地...(為什麼要抽雪茄啊?)
除了自行車之外,週邊零組件及用具等也是展示重點。例如車燈,從早期的蠟燭、煤油燈、瓦斯燈,一直到近代的磨電燈、乾電池燈泡等,一系列的演進史在這裡也能一目瞭然。
上圖是1885年的自行車碼錶。今天如果裝一顆在車上,性格程度大概不輸手腕上的陀飛輪機械錶。
到了三樓,就是二十世紀了。入口樓梯上就擺了這台富有實驗性質的單輪車。
二十世紀以後,自行車的基本造型就大致定型了。鑽石型鋼管車架、曲柄和鏈條的傳動系統、充氣輪胎等今天看來理所當然的設計,在當時也開始成為主流。然而還是有很多充滿創意和實驗精神的前輩們在嚐試著不同的材料和機構。例如上圖的木頭車架。
使用汽車方向盤的半斜躺車。
這是在自行車史上挺有名的傳動設計,雙腳上下垂直踩動即可前進,而不是踩圓圈。踩動的幅度愈大,則齒比愈重,利用腳的動作就可以達到類似換檔的效果。不過我想真的騎起來應該很吵吧。
既然是單車博物館,那麼源於丹麥、生於英國的Pedersen當然不可以缺席。這台是原汁原味元祖本宗正廠Dursley的產品,年份大約在1900年前後。
三樓有一個互動體驗區,展示很多有趣的機構,例如好幾種曾經被生產過的內變速系統,以及傳動軸等,觀眾可以親自用手轉動曲柄及操作變速撥桿,看看裡頭的齒輪到底是怎麼切換的。
Velorama的展示品,最新的大概到196x,再新的就沒有了。想想看我們台灣最有名的捷安特,成立於1972年,這應該不是巧合。我猜是歐洲人認為,自行車的生產被轉移到台灣以後,產品就轉變成大量生產的現代工業製品,而不再具有他們心中的某些足以被收藏的價值了吧。
以上其實只是Velorama館藏的九牛一毛而已,精采的還有很多,難以在此一一詳述。如果各位朋友有機會去荷蘭或德國的話,不妨花時間走一趟,絕對值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