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2011 Cycle Passion Calendar 自行車賽月曆

由禾宏文化出版的 Cycle Passion Caldndar 自行車賽月曆,已經上市了,藉由印刷精美的主題照片,展現自行車運動的力與美,同時串連了一整個年度的主要自行車賽事。是非常實用而且值得珍藏的逸品,由於是限量發行,欲購從速哦!


貨運送來不知名的箱子

打開看,原來是 2011 Cycle Passion Calendar 自行車賽月曆

月曆是完整地包裝在牛皮紙袋裡

偷偷的看一下內容,大家一定最關心明年的春節假期

每個月都有一張主題照片和賽事,可以陪伴您一整年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低跨點的 Krex Pro Race 8.9 登山車

Krex 是專營自行車零配件的廠商,出品這款登山車,將上管的位置設計的極底,優點是跨點低,方面上下車,也讓入門的騎士減少騎乘上的心裡壓力輕鬆地騎乘。

Krex Pro Race 8.9 登山車

這台車是準備給家中長輩的,所以設定上以輕鬆騎為最大考慮,變把和剎把為 Shimano Deore

龍頭改為高角度的,同時裝上碼錶

Deore 的後變,配上紅色的外管

Driveline 的傳統式大盤,變速效率不若 shimano 大盤犀厲,不過還可以接受,同時已經換上 KCNC 陽極紅的自退螺絲

輪組採用 Formula 花鼓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Fitting Lesson 5- 其他

應該是Fitting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了......

這篇文章將把一些沒有談到的設定(主要是上半身的部分)做個總結。
另外,還有撰寫這一系列文章的心得。並感謝這一段時間有在看文的朋友!

先來談談肩關節與肘關節,Fitting的目標讓騎乘時肩關節儘量維持在90度(如下圖)。肩膀的後方有最強的支撐力。這也是肩關節脫臼都不容易從後方脫出的原因。肩膀後方較為強壯,可以接受比較大的衝擊,上半身也可以在此設定下較為放鬆,計時賽或是三鐵選手使用的騎姿不僅可以達到低風阻,上半身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
不管是爬坡,或者是平路計時,90度左右的肩膀角度都能提供良好的支撐
手肘愈直會愈省力。但是完全伸直就失去緩衝的功能,相對的肩膀、手腕的負擔就會增加。
另外,手肘在完全伸直時為上臂骨、前臂骨兩塊骨頭相碰。如果遇到坑洞,受傷的機會比較大。過直的上臂也容易造成肩膀僵硬。既要省力又要防震,有些資料建議手肘彎曲約15度,不過我想那並不是什麼太精確的限制。主要還是強調不要直直的撐在那邊就好。
圓圈處是上臂與前臂骨頭交接觸,過直的手肘會造成兩處的碰撞
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騎乘調整,肩膀、手肘應該就會慢慢接近上述的範圍。畢竟這是既省力又可以分擔衝擊的角度。如果您騎車總是腿還沒累到,上半身就又緊又酸,或許就是應該要檢是一下上半身的設定了。

前幾篇文章曾經提到關於髖關節的設定:"騎士在握住握把水平部位的時候,該角度約為45度。握住握把下端時,角度小於30度"握把下端的角度希望小一些,可以減少空氣阻力。那握把上端的髖關節角度是基於什麼需求呢?
紅點是髖關節設定參考角度
如果嘗試站立時把一腳膝蓋提起如下圖,可以發現髖關節彎曲到90度左右之後,想要把膝蓋抬高更多就開始顯得廢力。也就是說,髖關節彎曲到某個程度以後,我們就需要提供額外的力氣。
髖關節抬到某個角度以上,所需要費的力氣就會增加
在平路騎乘,空氣阻力的影響遠大於其他因素,所以要儘量趴,雖然這樣會讓踩踏耗費更多力氣(從髖關節的角度),但是所得到的空氣力學上的優勢遠超過多付出了能量。反之,上坡時空氣力學影響明顯降低。如何達到平順省力的踩踏就比較重要,因此髖關節打開一點就有其優勢。

後記:從這一系列的文章,可以看出一輛單車的設定邏輯,從膝蓋、腳踝開始,把座高、卡踏、坐墊前後先搞定。接著調整籠頭高、龍頭長、握把寬。幾次的經驗發現,理論很簡單,真的在fitting卻會遇到一些身材比例、手腳長所衍伸出來的問題。要盡可能符合希望的設定範圍需要費一點功夫。

另外兩個心得與大家分享
1.從這樣的fitting流程可以看出。比較可能因Fitting需要更換的是龍頭與握把(其他部分可以靠調整)。然而,往往花了五、六萬甚至十萬以上買車、或者好幾萬換了輪組都不覺得昂貴。但是提到更換龍頭握把就猶豫了。我也有這樣的經驗,騎FUJI成車騎了三年,研究了這一段時間的fitting,才毅然換掉長期讓我不舒適的龍頭及握把,主要是把龍頭換短以及握把換窄,整體舒適度因此大大提升!

2.從前我以為單車是很全面的運動。同時兼顧有氧與肌力。雖然上半身出力不多,但是可以訓練許多增加軀幹穩定的肌群。但是從公路車的設定可以看出,下半身講效率、上半身著重"休息",只做騎車一項運動,上半身包括腰背的訓練是不足的。因此,單車愛好者最好能適時增加上半身以及腰背部的訓練。我覺得伏地挺身與仰臥起坐是比較容易融入日常生活的訓練項目。我的好友也是生物力學博士班哲明建議"硬舉",可以全面性的提升肌力,又可以解決騎士缺乏負重運動的困擾。但是日常生活去哪硬舉啊?舉家裡的床好了,重量不夠再請家人坐在上面......
台灣健力女將陳葦綾硬舉英姿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TOP 5 禁藥藉口

1. Tyler Hamilton: “I have a twin that was never born. That’s why my blood contains a different blood type than my own”

2004年雅典奧運個人計時賽男子冠軍,被抓包使用"輸血法"作弊。Tyler Hamilton:我有一個沒生下來的雙胞胎兄弟,所以我的血液中有另一種血型...


2. Floyd Landis: “I had some beers and whiskeys last night. I have a very high natural level of testosterone. I am innocent.”

2006環法尿液中驗出睪固酮,Landis:我昨晚喝了一些威士忌和啤酒,我天生睪顧同就比較高,我是無辜的!

3. Raimondas Rumsas: “My wife was bringing a car full of medical substances for her sick mother. I am innocent.”

2002年環法總成績第三名,警察在他老婆的車上發現類固醇、紅血球生成素、睪固酮、生長激素等多種藥物。Raimondas Rumsas:那是我太太要買給生病的岳母用的...


4. Frank Vandenbroucke: “The drugs were for my little dog. I am innocent.”

比利時選手,2001被警察發現跟Bernard Sainz醫師同車(Bernard Sainz是一位無執照卻很有名的運動醫學醫師,2008年因為非法提供禁藥給自行車選手而入獄)。當時因為證件上的問題車子被搜索並且發現車上有禁藥,另外Bernard Sainz醫師也供出前一夜與Frank Vandenbroucke共度。於是警方到Frank Vandenbroucke家中搜索,並且發現禁藥。Frank Vandenbroucke說那是給他的小狗吃的...

5. Dario Frigo: “It’s just a bad habit I have to wear illegal drugs. I don’t use them. I am innocent.”

2005年環法被發現使用禁藥,是實上成績並不怎樣(被捕前52名,應該是古典賽比較強)。2005年在第11站前因禁藥問題被捕。Dario Frigo:我只是習慣把藥帶在身上,我沒有使用禁藥,我是無辜的...

JESPER BONDO MEDHUS on JANUARY 26, 2007
作者是一位丹麥的醫師,同時也是專業自行車教練

Fitting Lesson 4- 握把 part 3-老生常談

寫到這邊,差不多只剩下一些關於握把的老生常談,但是該提的總是要有個完整性。先來講古吧!
在十幾年前,剛開始騎公路車的時候,大部分的握把、煞變把都是這樣裝的(如下圖)。重點有兩個
1.龍頭與煞變把的頂端水平
2.握把下緣與地面水平
我真的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車要這樣裝,或許曾經經歷那個年代的車友可以告訴我理由為何。總之,大家都這麼做,也就依樣畫葫蘆了。

現在看來,當然是不盡理想。煞變把部位有個凹槽(龍頭與煞變把的頂端水平),會使手握煞變把時呈現下面這個姿勢(Ulnar deviation)。長時間下則可能造成圖中紅色區域肌腱發炎(tendons of the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and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muscles)。也是俗稱的媽媽手(De Quervain syndrome)。

對於握把的設定有新的認識是一次與Dr.蕭的雙溪約騎。談話內容至今印象仍非常深刻!那天首度讓我了解到Bike fitting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現在大家都知道煞變把的安裝最主要要注意的是如下圖"煞變把頸部與握把儘量呈水平"建立一個騎士最常使用的平面。另外也有說法是握把下緣延伸過後下叉中心,不過意在前者,就不要管什麼延伸不延伸了。這樣的安裝有許多好處
煞變把頸部與握把儘量呈水平
1.握把水平部位都可以增加手部支撐面積,支撐面積越大手部壓力越小
2.舒適的抓握面積增加,可以變換的握點增加,上身較不會僵硬
3.舒適的握點增加使檔位變換更靈活

車友在購買握把時需特別注意,有些舊式設計的握把,並沒有辦法將煞變把拉到理想的高度,未必是fitting的問題。
手比較小的車友還會遇到的問題是煞車把行程太遠(如下圖)。這個部分SRAM系統是可以調的。比較讓我意外的是Shimano雖然不可調,但是有出墊片(如下圖),有人用過嗎?原廠的型號有這塊零件,但是我從來沒看過!
減少煞車行程的墊片

另外還可以看到手小的車友把煞變把調成略為外八。新款的煞變把都注意到了這點。下圖左邊是Shiamno 6700 煞變把,更為人體工學的設計。不過SRAM 似乎更早就有這項貼心的設計了.....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重量級的手編輪組

日前客人的車回店保養,由於客人購車當時的體重破百,輪組採用我們推薦的手編輪組,經過一年的騎乘,正好給我們檢視輪組狀況的好機會。

輪組的外觀,前輪裝的還是購車當時的外胎,後輪的外胎已更換。

輪組完成編組時的照片,32孔的花鼓,DT Champion 2.0 鋼絲,搭配 Kinlin XR-200 輪框,實測重量大約在 16xxg,並不算重。

把前輪放到編輪校正台上,利用百分錶來讀取輪組的偏擺值,先取得最小值。

再來讀取最大值,可以得出前輪的偏擺範圍在 0.18mm,機乎和當初輪組編好時的偏擺值相同

再來是後輪,一樣放到編輪校正台上,同樣用百分錶來讀取輪組的偏擺值,先取得最小值。

再用百分錶來讀取輪組的偏擺的最大值,得出偏擺值為 0.33mm,略大於輪組編好時的偏擺值。對於樂騏手編輪組,在經由重量極騎士在經過一年的騎乘,偏擺值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裡,是我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Mavic Open pro + Ultegra 花鼓之輪組保養

Shimano 的花鼓,貫用傳統的滾珠式軸承,在一段時間或里程的使用後,必需進行清潔保養的工作,這邊介紹 Utegra 花鼓的保養。這對輪組搭配 Mavic Open Pro 框,看起來十分的古典,適當地保養可以讓輪組長長久久地使用。


Mavic Open pro + Ultegra 的輪組

使用花鼓扳手拆開前花鼓軸芯

取出花鼓軸芯後,可以看到滿是油污的滾珠

同樣沾滿油污的前軸芯和軸承錐等零件

使用專用洗劑清潔後的軸芯、軸承錐、滾珠等零件

清潔後的前花鼓珠槽,看起來閃閃動人

換上新的黃油,再將滾珠一一置入珠槽中

清潔後組裝完成的前輪組


再來是後輪組,步驟大致同前輪組,先用花鼓扳手拆開軸芯

取下花鼓軸芯的同時,軸承裡的滾珠就跟著掉出去,這表示花鼓裡的黃油已經不足

後輪左側的花鼓,可以看到,珠巢的部份只剩些許的殘留黃油

和前花鼓不同的是後花鼓多了棘輪座的清潔,拆開後可見棘輪座的油污

使用專用洗劑清洗後的滾珠

清洗後花鼓軸芯

清潔後的花鼓卡體

清潔後組裝完成的後輪組

裝上飛輪就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