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髕骨軌跡與膝蓋偏擺(膝蓋偏擺成因討論?)


這篇文章要討論膝蓋偏擺的問題,在文章開始之前,想請各位讀者想想,你覺得膝蓋偏擺的原因是來自於『髖關節』、『膝關節』還是『踝關節』?

--正文開始_
  我們常用踩踏時的髕骨位移軌跡偏擺來判斷一個車手的踩踏穩定與否。

  我認為踩踏時膝蓋的輕微偏擺,主要由於於『髖關節』先天的結構與肌肉走向所致,以下位各位說明。若將踩踏分成往上跟往下兩個階段討論,大部分的車手通常在腳往上時的軌跡會比往下直,而往下踩的時候雙腿會稍往內夾。一些古典的騎乘書籍告訴我們踩踏時要感覺大腿輕輕磨過上管(注意看影片5秒左右,大家的踩踏,最右方的騎士尤其明顯)。

  在執行上拉動作時最主要的動作髖關節彎曲,寬關節彎曲的主要肌群『髂腰肌』、『縫降肌』因為肌肉角度的關係,除了寬關節彎曲之外都帶有髖關節外八成分。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將髖關節彎曲,在自然情況下就會造成大腿外開(下圖為髂腰肌走向,收縮時除了髖關節彎曲還帶有外八)。但是當騎乘時,上拉不是主要出力階段,要控制直上或者往內都比較容易。
Add caption

   


    




















  接下來討論下踩的動作。我至少可以找出兩個讓大腿下踩時內夾的理由。第一是可以讓風阻比較小。第二個原因跟臀大肌走向有關,臀大肌在下踩時做的動作是伸展(hip extension)以及外旋(external rotation),因此腿向『內夾』可以把臀大肌放在更有效的出力位置。綜合以上兩點,既然可以減少風阻又可以產生更大肌力,因此很自然地就會形成下踩時腳向內夾的姿勢了。

















  下踩的過程中腿若往內夾,股四頭肌會把髕骨往外側拉,是否就會造成『髕骨外側』跟『大腿骨(股骨)』的關節面產生摩擦傷害呢?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道理,不過,髕骨跟大腿骨交接處有內外側兩個關節面,而外側關節面是比較大的,這也意味者髕骨外側面的力量是會被分散到較大的區域,因此到底是否真的會產生這麼大的壓力傷害其實也很難說(下圖是膝蓋彎曲拍攝X光,可以看出髕骨與大腿骨間兩個面的大小差距)!


















市面上就我所知有兩種真對足部調整的產品,都是宣稱可以提高踩踏時膝蓋穩定度,在此分別提出我的疑問。因為兩種我都沒有試用過,故僅提出個人觀點提供板友參考。
一、鞋墊類〈足弓支撐〉
  有些說法認為髕骨偏移是因為腳底足弓塌陷造成足弓支撐能力不好的人,行走時就會因足弓扁掉,產生X形腿。市面上也有幫助支撐足弓的鞋墊,認為可以藉此改善騎乘時髕骨運動軌跡偏擺。我認為,騎乘自行車時幾乎只有大腳趾的基部附近接觸到踏板,而不是整個足弓!因此即使足弓真的有塌陷的情況,對於下踩會有多大的影響值得懷疑。


二、鍥型支撐〈Specialized BG fit〉
  這個產品主要是針對膝蓋打直的時候,利用足內側墊高減少大小腿之間的夾角。我的疑問在於,這個夾角醫學上叫做Q-angle,幾乎每個人都有,女生的角度會大一點。這個夾角在膝蓋打直的時候會最明顯。自行車踩踏膝蓋並不會完全打直。反觀跑步則會完全打直,而且跑部腿部的衝擊力也比騎車大很多。但是應該沒有任何一雙鞋子的設計是把內側墊高吧!?

另外,在測量鍥型支撐所使用的方法如下影片,這樣個測量也有些爭議。有仔細挑過跑鞋的板友一定聽過高足弓、低足弓的差別。但是高足弓並不代表高支撐。也就是說在沒有重量負載的時候所去測量的傾斜程度並不能代表實際踩踏時的狀況。板友如果聽一下下面的影片對話,量測者一邊詢問受測者實際騎乘的感受。再看是否與量測結果相符。我想說的是,先有症狀,並且依照症狀來尋找可能的原因這樣的思維是比較合理的。


        最後,本文無意否定鞋墊或者楔型鞋底板等產品的功效,確實也有車友在這些設計上獲得幫助。但是單車的設定不是在追求『測量上』的完美。因為人體本來就不可能達到左右完全平衡,先天上慣用側就不可能與非慣用側相等


  補充一個實際案例Fitting Case 經驗分享(右足外側小趾疼痛) 這位車友騎乘時有明顯右側膝蓋外八的不平衡。經評估發現是右側臀大肌癴縮,原因為何因為後來這位車友沒有再回到車店無法繼續追蹤。但是有板友提供經驗表示可能為多次臀部注射〈打針打在屁股上〉所造成的肌肉纖維化。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純棉胚布手工單車包 新增窄版

市售版手工單車包新增的窄版,左右各縮減 1cm 的寬度,適合小把手的騎士使用,同時增加了紅色和紫色。
左右各縮小一公分,以適應小把手的車主

隊友 Elsa 即是選用這個版型的包包

同時增加了紅色和紫色的選項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20120226 礁溪龍潭湖二鐵賽

騎士協會在礁溪龍潭湖與辦二鐵賽,今年增加了國小和國中組的小鐵人賽,雖然天空不做美,有寒流和大雨特報,但還是讓小朋友去試試人生的第一個賽事。路線是 1.8km 的跑步,6km 的環湖自行車,最後是 1.8km 的跑步。


比賽開始先是跑步,參加國中組的鄭育嘉後起跑線

Howard 和 Elaine 分別參加國小和國中組

鄭育嘉的自行車賽段

Howard 的自行車賽段

Elaine 的自行車賽段

比賽結束,Elaine 獲得國中女子組第四名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SRAM OG-1090 RED PG-1070 FORCE 飛輪

11-28T Red 和 12-28T Force 飛輪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Parlee Z5 SLi 組車,搭配 Ultegra Di2 電子變速系統

Shimano 推出電子變速系統有一段時間了,去年加碼推出二級的 Ultegra Di2 系列,車架是 Parlee Z5 的車架上。電子變速的組裝和傳統鋼纜式的變速系統差不多,但順序有些需要調整。
Parlee Z5 SLi 車架

車架設計專用於 Shimano Di2 電變系統,走的是內線,傳統的鋼纜變成是傳遞訊號的電纜線,組裝前,需事先將內線妥善隱藏於車架管材中

車架採用 PF30 五通設計,安裝 BB 是用頭碗工具以迫緊方式,將 BB 壓入五通裡

安裝 Ultegra 大盤

後變速勾爪檢查

安裝後變速器

安裝前變速器,明顯的特徵是有顆大大的馬達

傳動部安裝完成

前叉座環安裝,尺寸是 1" 1/4,有請 Parktool CRS-15

走線時,電子變速的訊號線是依附在剎車線上,所以會先把剎車和線組安裝完成,再走電變的訊號線

配合專用工具,將電子變速訊號線的接頭,連接上變把

變速模式切換器就安裝在前剎車線上,電子變速的調整模式切換,電池狀態,都靠這個小小的切換器

整車完成

Sapim CX-Ray 扁鋼絲



Powerbar Power 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