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於寬關節置換者的好處包括
1.心肺功能增進、整體身心健康增進
2.減少體重,減少關節負擔
3.增加平衡感與協調性,減少跌倒機會
4.增進肌肉強度,增進關節穩定度
自行車對於髖關節置換者的缺點在於
1.增加關節磨耗,磨耗的碎削可能引起一些生理反應,造成關節鬆脫
2.車禍
對於高衝擊的運動,籃球、舉重等等,不被建議在髖關節置換後執行是可以理解的,那騎車呢?
2008年的The journal of joint and bone surgery中有一篇相關的文獻可以作為參考
表題為Athletic Activity After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文中給了一個表格
這個表格是Hip Society Survey對於髖關節置換後的運動建議。1999年的建議,公路車被放在"Allowed with Experience",就是有經驗才去從事,主要應該是擔心車禍吧?等到2005年,被歸類在"Allowed"建議選項之一。
Sports Medicine 2002年的文章Exercise Recommendations Afte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也有一些相關的內容。
這個表格是在比較每一項動作對於髖關節的負擔。如果以5km/hr走路是4.7倍體重那麼40W的騎乘大約是0.5倍...40W什麼鬼啊,平路巡航大約是200W。表格中提到Cycling with high resistance是1.4倍但是並沒有說瓦數是多少。另外有用膝關節為標準的則提到120W騎乘約為1.2倍...不論如何,都約略可看出騎車真的是對關節負擔比較小的運動。
紅點處的角度是本文所關注的,手術後初期建議不可超過90度 |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公路車的設定多少都要趴。髖關節的彎曲到底可以到什麼程度是個問題。手術完的一段時間不可以彎曲超過90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要避免關節脫臼。長期而言,隨著人工關節的進步,確實有一些人工關節也可以做蹲下的動作,但是仍不建議常作。基於上述討論,既要騎車,又想要減少髖關節過度彎曲,考慮登山車加上適當的fitting應該可以達到,要不然就改騎斜躺車吧!
補充一些內容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11 Feb;469(2):417-22.
Hip dislocation: are hip precautions necessary in anterior approaches?
這篇文章收集了兩千多個案例,想要討論如果從前面開刀的術式,是不是可以不必在術後限制髖關節的活動角度。結論是從前面開,術後短時間不必特別限制髖關節角度。術後都不需要限制髖關節活動,長期應該更不需要限制吧!?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Vol. 25 No. 6 Suppl. 1 2010
Early- and Late-Term Dislocation Risk After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兩年內的人工髖關節脫臼,以及兩年以上的人工髖關節脫臼。其中提到的包括手術技巧、使用人造股骨頭的大小(用大一點的比較不會脫臼)、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年齡等等)。沒有特別提到角度限制問題。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December 2010
Hip replacement in the athlete: is there a role?
這篇文章算是比較直接的提到了髖關節彎曲角度的問題,但是也只說了使用大的人工股骨頭比較不會脫臼,但是大的股骨頭上市時間還沒有很久,是不是會有其他的影響還要再看
我的想法是,
1.從骨科醫師的觀點,保護好不容易換上的髖關節是最重要的,如果詢問你的骨科醫師,可能還是會得到"應該限制髖關節活動角度的建議"
2.整體而言,騎車應該是適合的運動,但是要如何經過研究來評估"公路車"會對"人工關節、或者是病患本身"的整體效益顯然是很困難。
3.因此我還是建議調整騎姿,或改騎斜躺車。另外,千萬不要出車禍喔!
6 則留言:
以磨耗來說騎車是一定ok的,跟走路比起來騎車的衝擊力都要低的多.所以這個部分不需要擔心.
至於手術之後彎曲90度的問題,似乎現在骨科手術的方向都是朝minimally invasive前進,手術剛完成的時候當然是不可能馬上騎車上路,不過騎騎固定式腳踏車應該是不成問題.不要拉到開刀刀口應該就是ok吧.
開完刀的復健不建議hip flexion超過90度這個大家都知道...主要的原因與incision的位置有關,大部分都是外後側approach,但是如果復健一段時間以後,甚至是anterior approach,是不是就可以不受hip flexion角度的限制呢??
我的意見是~~
經過骨科手術後的病患,傳統上都會希望他多休息,等到骨頭阿肌肉阿什麼的都復原後,再作活動
但是有動過手術的就知道,某部份的關節,限制其活動一段時間後,關節活動角度就會變小很多,一般就是對病人說筋變緊了,對於體力和活動能力還OK的人來說,經過適當的活動後就可以恢復,但是如果術前就已經行動上不是相當良好的人來說,會要經過一段很長的復建過程~所以在我面對的,都會要求他在不影響傷口的情形下就要開始復建,不然可能等到完全康復後,怎麼走都忘了。
以這議題來說,我的看法是,踩踏腳踏車,應該是一項比走路對膝蓋負擔還要小的運動,如果他能夠保持輕踩不重踩的話,在術後初期就應該以室內固定式的為主,這樣可以避免事故發生,而且比較好去觀察注意關節活動角度,要讓關節活動,又不能活動角度過大,之後等都復原後,再實際上路進行活動。
復健一段時間,只要病人沒有不適感,我就不再在意九十度的問題。因為人工關節的耗損,主要是來自承重,open-chain的ROM or moderate resistance ROM 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佔極少的時間,所以,病人若沒有不適感,要怎麼騎就怎麼騎。不過,還是stationary bike會安全一點啦。
Fred是在美國職業的物理治療師,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不過我很想聽聽骨科醫師的意見,或者是骨科醫師實際在臨床上會怎樣告訴病患,畢竟承擔最大風險的還是骨科醫師!
我右側因為股骨頭壞死目前安裝陶瓷人工關節,
剛出院一個月不可以上舉超過90°,
之後就沒有動作的限制,
但醫師不建議會有劇烈頓挫的運動,
例如籃球羽球或需跳躍奔跑的運動,
建議從事較溫和例如游泳、騎自行車。
目前騎鋁公路車,
距離持續增加中。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