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rogressive fixed gear 全車照 |
![]() |
這是有棘輪的飛輪,只能算是單速車 |
![]() |
花鼓的另一側裝的是 fixed 的飛輪,只需將後輪反裝,就變成 fixed gear 的單車 |
![]() |
Progressive 的 fixed gear,以往都外銷日本,當地的法令規定,必需安裝前剎車 |
![]() |
車身塗裝維持 Progressive 貫有的簡潔 |
![]() |
原車同時配備後剎,非常適合初學者的騎乘 |
![]() |
Progressive fixed gear 全車照 |
![]() |
這是有棘輪的飛輪,只能算是單速車 |
![]() |
花鼓的另一側裝的是 fixed 的飛輪,只需將後輪反裝,就變成 fixed gear 的單車 |
![]() |
Progressive 的 fixed gear,以往都外銷日本,當地的法令規定,必需安裝前剎車 |
![]() |
車身塗裝維持 Progressive 貫有的簡潔 |
![]() |
原車同時配備後剎,非常適合初學者的騎乘 |
![]() |
郵局的便利袋,向來是我寄這個袋給別人,這次收到什麼東西? |
![]() |
原來裝的是管胎,是車友寄來要修補的 |
這條是 Vittoria 的一級管胎,檢視胎皮上破洞的情況,看起有兩個破洞 |
這是另外一條,Gommitalia 的管胎,胎皮上的破洞看起來不小 |
用美工刀小心地劃開管胎內側,露出綠綠的內胎,原來 Vittoria 的一級管胎用的是乳膠內胎,路感超好果然是有道理的 |
Gommitalia 裡面用的就是一般的丁烯內胎,從內側看,胎皮上的破洞非常地大,不知能不能補起來 |
補胎就跟一般的內胎沒什麼分別,用砂紙打磨內胎,貼上補胎片,個人偏好傳統式的補胎片,不但便宜,而且穩定性也很好。 |
Vittoria 的一級管胎還真是高級啊,裡頭還有一層內襯,可以阻隔內胎和縫線,避免磨擦。 |
把內襯縫合,這樣就看不到內胎了,待會縫胎皮時,也比較不會札到內胎。 |
拿起針線,一針一針的把胎皮縫上。 |
Gommitalia 的縫合,這個就要更小心了,免的針札到內胎,那就白忙了。 |
縫好的管胎,縫線看起來還不錯的。 |
這是 Gommitalia 的,看起來也不錯。 |
用管胎膠把撕開的棉布黏回去。 |
撕開的棉布被拉長了,所以從中間剪斷,可以黏的比較平整。 |
黏好之後又回覆原來的樣子。 |
靜置一天等膠乾了之後,要做壓力測試了,先從 Gommitalia 開始,裝上管框後,氣壓打到100psi。 |
檢視胎皮上的破洞,並沒有因胎壓而明顯地擴大。 |
4小時後,再用壓力錶測量,壓力並沒有顯注地減少,yes 成功了。 |
再來是 Vittoria ,一樣壓力上到100psi。 |
胎皮上的破洞也是ok的,雖然有兩個破洞,實際上只有下方這個有穿刺,上面那洞只在外層而已,Vittoria的防穿刺果然有效。 |
原本預計4小時來檢視胎壓的,結果一放就超過7個小時,胎壓看起來還有80psi以上,以乳膠內胎的特性,這樣沒有問題的。 |
Progressive 20R 平把小徑車 |
改用 Guizzo 的平把,因為管徑是25.4的,龍頭也一併換成25.4,順便改用長一點的,比較適合騎士的身材 |
變把改用 Microshift 台灣微轉的指撥式變把,變速的手感還滿順暢的 |
因為剎車夾器是公路車用的C夾,所以要選擇配合C夾的剎把 |
20R配的是硬前叉,抽車不軟腳,而且重量比20S的避震前叉輕很多,搭配的C夾讓整體的視覺感更好。 |
![]() |
不是說是錦麟的框,怎麼是這個不知名的品牌 |
![]() |
錦麟是國內知名的輪框工廠,上一張照片是某一代工品牌,換上貼紙就恢複原來的品牌,雖然框高3公分,但重量僅僅460g,是編組輕量輪組的第一步條件 |
![]() |
編組好的前後輪,前後輪加起來的實測重量為1512g,算是不錯的數字 |
![]() |
細部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輪是直拉編法,可以有效降低風阻,後輪傳動側採2x、左側直拉編法,可以增進動態平衡 |
![]() |
前輪照 |
![]() |
後輪照 |
![]() |
這對輪組使用的花鼓,上沒有打上商標,其實是久裕幫TANK車廠代工的 |
![]() |
花鼓的棘輪座是可以替換的,因此可以適用 Shimano 和 Campy 系統,當然 SRAM 也是沒問題的。 |
特別選用的 cnSPOKE Aero Extra 鋼絲 + 六角鋁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鋼絲從圓形軋壓成扁狀,厚度為0.9mm,不但可以減輕重量,增加強度,對降低風阻效果更是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