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我的廉價通勤車

小弟一向認為,單車不只是一種運動,也不只是一種休閒,更不是一種流行。單車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週末用來攻略公路享受速度的器材。

所以小弟決定替自己找一台通勤專用車,沒事就騎著它上班和買菜。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勤所需要的單車,和休閒運動比賽用的單車,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小弟個人認為,一台通勤車至少該具備如下條件:

1.價格便宜。這樣才能毫無心理壓力地騎車上班、買菜,不必擔心淋雨、被偷。
2.操控靈活。這樣才能應付都市裡如同野獸叢林一般的路況。
3.擴充性強。這樣才能隨需要加裝各式實用配件,如燈具、泥除、貨架、菜籃等。
4.堅固易修。這樣才能天天操它,也不必擔心沒事壞掉不能上班。
5.自我風格。要有型!有型!一定要有型!

經過一番尋覓,小弟終於親手打造(拼湊)完成一台大致符合上述條件的通勤車了。


對,就是它,我的廉價通勤車。攝於汐平路頂。


這台車的零件來源很雜。車架部分是一台我家樓下報廢的捷安特R-800。大盤、變速和輪組是另一台附近垃圾堆裡找到的白牌公路車殘骸。


生滿鐵鏽的淑女車手把,是一百塊向附近老車行買來的廢品。這一百塊其實算是請老板幫我從報廢淑女車上拆下來的工錢。上頭的叭噗是數十元在跳蚤市場買的。我之所以捨原本的公路車彎把不用,硬要裝淑女車把,是因為我認為彎把的操控性不佳,難以應付城市車所需要的靈活性。煞把則是以前家裡的大賣場登山車留下來的吊煞用手把,行程和C夾是相容的。煞起來應該比原本彎把用的煞把要有力一些。

煞車皮換成登山車V夾用的,可以調整角度,所以煞車效能相當好。

我沒用手把套,而改成纏上公路車用的手把帶。這是之前住德國時,看到很多老阿公阿媽的買菜車,手把都是這樣處理,就學起來了。握感不如橡膠手把套那麼有彈性,但比較好看、有型,讓原本的淑女車把手有了不一樣的氣質。

TREK座墊和大河馬座墊包是以前登山車升級留下的。破歸破,還是很好用。

整台車所有零件包括BB和花毂都分解、清洗、菜瓜布去鏽、重新上黃油等等。輪組也用校正台大致調整了真圓和偏擺。可惜有幾根鋼絲已經鏽到卡死了,所以只能調整到勉強接受的程度。


我後來把變速把手換成這種更舊式的。這又是家附近巷子裡另一台報廢公路車上拆下來的。我家附近因為多年前淹過大水,很多泡了水生鏽的腳踏車就這樣一直維持原樣放在那裡很多年。這個變把是鑄鋁的,模具精度低到一個誇張的地步,我乾脆拿銼刀砂紙出來自己修毛邊。年少時曾經瘋過一陣子模型,磨水線的基本功還沒忘。

這一整台由垃圾和升級剩料所組成的通勤車,一組好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試試實力如何,直接往附近的山上騎過去。說真的,在平地還真好騎。纖細的廉價鋼管車架雖然沒什麼剛性,但QQ的路感十分舒服。淑女車的高把手讓我能以近乎直立的姿勢騎車,所以一方面視野很好,另一方面又可以輕鬆地穿梭在車陣和人行道之間。二十七吋的舊式輪組則提供了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絕大慣性(其實是惰性)和大輪子特有的穩定性。總而言之很好騎就對了,不過僅限於平地。
一到了山路,全部低等級零件的重量,完全反應到我的雙腳上,只能以最輕齒慢慢地爬上坡,而且老式公路車的齒比要比現代車更重一些,調到最輕還是有點重腳。在上坡我還被一台Bike Friday和一台Birdy海放。這時候才真的覺得,車子的等級影響還是很大的。
不過通勤車就別想太多了,輕量化和速度本來就不是它該追求的事情。那些交給運動車就可以了。

整個算一下,花錢買的東西只有內外線、內外胎、叭噗和手把而已,其他東西都是本來就有的。還真沒花什麼錢,相當划算。(不算時間成本的話)

組好它之後,我就把它放在樓梯間,也沒上鎖,方便隨時下樓想騎就騎。基本上只要天氣和體力ok,上下班或是距離在幾公里以內的地方,我都騎著這台車前往。機車只有在必要時才會出動,平常一週可能只騎一兩次。

說真的,每天都能騎車,即使只有短短幾公里,還是很令人愉快的。況且這台車隨便鎖在路邊都不必擔心有人偷,更不會被拖吊,稍微淋點雨也不會心疼,真的比機車還方便呢!(我的機車是很大台的重型速克達,很難停車)

奉勸家裡有便宜老車、舊車的朋友們,也可以把它拿出來重新用專業的手法整理一下。清一清花毂、調一調鋼絲、重新走線,不但享有DIY的樂趣,也能讓老車物盡其用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