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Fitting Lesson 2- 坐墊前後調整

坐墊前後是平衡的關鍵!! 更精確的說,前後輪的"重量分配"是平衡的關鍵

坐墊前後主要的調整功效在於
1.使騎乘更為穩定
2.減少上半身過度出力所造成的傷害

最傳統的方法就是KOPS, knee over pedal spindle(膝蓋前緣過踏板軸心)。
KOPS, 膝蓋前緣過踏板軸心

意思是說,踏板在水平位置時,以膝蓋前緣為基準點作鉛直線,此線要經過踏板軸心(如圖所示)。測量方法大同小異,有人用膝蓋最前原為基準點,也有用脛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為基準點。以這個基準點做為出發,坐墊還有向後調整2-3公分的空間(如下圗區間所示)。越是衝刺型的選手、或者三鐵選手會把坐墊向前移動。長途騎乘的車手則比較喜歡向後移動。
以KOPS為基準可再向後調整2-3cm
還有另一種做法是坐墊尖端與bb中心的水平距離5cm(如下圖,會有這樣的設定標準,主要是UCI規定坐墊尖端要距離bb 5公分以上,太過趨前的坐墊設定會造成超人騎姿勢是不被允許的。另外,坐墊的造型變化多端,用這個方法的人應該不多)因為我們關心的是膝蓋等關節的角度。所以還是用KOPS法比較直接。
坐墊尖端與BB水平距離5 cm

常犯的錯誤是調整好坐墊之後,並沒有依照坐墊最佳的位置去更換龍頭,而是遷就原本的龍頭。也就是說,雖然坐墊調整好了,上半身卻可能要因此改變了最適宜的姿勢(上半身該如何設定以後會討論),如此則失去了調整的目的。
坐墊的調整決定前後輪重量分配,也決定了騎乘的穩定性。理想的重量分配前輪40-45%、後輪55-60%。如何分配因人而異。基本上,重量越往後移可以達到的效果有
1.騎乘越穩定
2.上半身的負擔減少,一方面是手的負重減少;一方面是騎乘更穩定之後,手去抓握握把的力量也比較敢放鬆
相反的,重心越往前,穩定度會比較差,上半身的負擔也會增加。然而這樣的說法也有些武斷。每個人的平衡感不同,有人可以騎車吃泡麵,有人可以在滾筒訓練台上放手騎。有些人卻任何時候都得緊抓著握把不放。在不同的路況也有不同的考量。下坡的時候,大家會把重心向後移動,讓騎程更穩定。上坡的時候重心本來就比較後面,上坡速度較緩,也比較沒有操控上的問題,陡坡甚至要注意前輪的重量分配不要太少,以免翹孤輪。
下個簡單的結論。實務上從標準的KOPS做為起始基準點,向後約有2-3公分的空間可以調整。最客觀的方法是在平路騎姿下測量重量分配,在理論直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為自己挑選最適當的重量分配,不過要自己測量真正的重量分部顯然有困難,折衷的辦法可以騎乘感受為依據。另外,配合坐墊的設定更換適當長度的龍頭!!。調整目標則在於更穩定的騎乘以及更放鬆的上半身。

5 則留言:

Daniel 提到...

Paco~以kops為基準, 因為kops在膝蓋前緣的後面, 要把此點往前拉到踏板軸心, 坐墊應該是要往"前移"2-3cm, 不知我想法是否有誤?

Paco 提到...

"我"認為 KOPS是說膝蓋"前緣"過踏板軸心,所以我不認為坐墊應該是要往"前移"2-3cm...文章則是建議KOPS以後可以再把坐墊往"後"2-3 cm

Daniel 提到...

喔~重看了一下, 我要說的應該是第二張圖, 還有往後移空間的應該是tt而不是kops?

Paco 提到...

同一個人坐墊在以TT為標準,應該會比以KOPS更為後方。不過實際上調整的結果,大概都會比KOPS或者TT更向後1-2cm...另外,這篇文章有個錯誤,坐墊鼻尖到BB中心的距離>5cm是UCI的規定...不是習慣XD

Daniel 提到...

嗯~這和騎法也有很大的關係, 立骨盆, 彎腰多, 那坐墊會靠近KOPS; 轉髖多, 則會向後移不少, 以我現在比較偏轉髖的騎姿來講, KOPS離踏板軸心相當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