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它山之石:德國鐵路的單車服務(歡迎轉載)

因緣際會之下,我有幸在德國生活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太短的幾個月。眾所皆知,德國、荷蘭、丹麥等西歐國家的單車文化由來已久,除了城市內的單車專用道規劃完善,單車旅行的基礎建設非常細緻而完整,居民們也樂於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和單車來通勤。以下我想就我這幾個月以來在德國所觀察到的一些單車相關的事情,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借鏡先進國家的經驗,提升台灣的單車環境品質,從而減少人們對機動車輛的過度依賴,過著環境清新、身心健康的生活,讓台灣重新找回她的美麗。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德國鐵路對於單車客所提供的服務。希望不久的未來,台鐵也能學習人家的長處,並且避免人家已犯過的錯誤。

鏡頭轉到我最多回憶的所在:國際大城Düsseldorf杜賽道夫的主火車站。杜賽道夫可能是全德國亞洲人最多的地方。這裡有全德國最大的日本社群,火車站一出來的Immermann街週邊,全部都是日本拉麵店、居酒屋、韓國館等等東洋事物,街上的人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是亞洲人。台灣人在這裡生活,真的可以每餐都吃到道地的亞洲食物,不必天天忍受惡名昭彰的德式料理。照片裡那幾位穿得像女僕裝的德國少女,沒錯,那確實是日式的Maid服。她們是假日跑到市中心來扮Cosplay的日本動漫畫愛好者。舉凡火影忍者、海賊王等等,咱們這裡在紅什麼,杜賽道夫也一樣紅什麼。每年六月中旬有個Japan Day,那時才真是御宅族們傾窠而出的時候,整個市中心霎時變成一個大型動漫祭。

OK,扯太遠了,回到正題。


在火車站裡,除了煦來攘往的行人之外,也有很多人是牽著單車進來的。很多車上都是大包小包地,有的是上班,有的是旅行,有的是遠足,有的只是在馬鞍袋裡塞了很多很多的啤酒,要去河邊晒太陽的。車站裡有很多商店、餐廳等等,很多車主把車停在門口,就進去吃吃喝喝了。

在德國,因為不像在台灣這麼擁擠,點與點的距離也比較長,需要比較好的騎乘性,所以騎小徑車的人比較少。不過還是可以常常看到Brompton小布,因為實在好折,相當受到歡迎。常常看見穿西裝拎公事包的德國帥哥,在車站門口「叭!」地一聲甩開小布,然後揚長而去,非常瀟洒,害我差點也想去買一台。照片中的不是帥哥,是位剛下火車要去買麵包的老先生。


那麼如果帶著單車,到底要怎麼坐車呢?這對外國人來說,是個有相當困難度的問題。因為德國鐵路的票種和計價方式之複雜,遠超過外國人的想像,而且會隨著所在地區的不同,有一些差異,不要說是一般德國民眾了,經常就連鐵路公司的員工都搞不清楚。我住了很久,也才弄懂其中比較常用的一小部分,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如果德文夠溜,去櫃檯排隊,多花一點小錢請職員搞定車票和車次,會是最保險的做法。但請千 萬記得一件事,德國是服務業的沙漠,而且排隊一排就會排很久。如果排了一個小時以後,在櫃檯遇到什麼不愉快,例如態度奇差、不耐煩、聽不懂你的德文和英文,甚至他們自己也搞不懂要怎麼開票,請不要就此灰心喪志,因為你不會只遇到這一次...

如果你不想看人臉色,或是時間寶貴,那販賣機將會是你的好朋友,只要你能和它溝通。不是每一頁都有英文,而且如果你不了解各地系統的運作方式,就算它寫中文你也不見得知道要怎麼買。
我接下來的說明會依目的地的遠近分為三種買法。即為同一城市或鄰近城市內、同一個邦內,以及全德國境內,大致說明一下。
首先是開始畫面,我們假如要去近一點的地方,在同一個城市或鄰近城市內,就按右上方塊。VRR和VRS是這附近的大眾運輸工具的負責公司,至於哪個城市是哪個公司管的,就得去查書面資料和地圖,很複雜...

進來以後是這個畫面。先買人的票(流程我就略過不提了),再替單車買一張附加票Zusatz Ticket(左下角)。

附加票的用途很多,只要是主乘客以外帶的小孩、狗、單車都算,也可以當做跨區的補差價之用(接續票Anschluss Ticket)。但請注意,這僅是VRR管區內的做法,其它地區不一定完全相同。
一張附加票僅供一個附加物,乘坐一次使用。所以即使你本身有日票或月票,每次上車你還是要買附加票給單車用。如果你帶一台單車和一隻狗,你就要買二張。來回就要四張。省麻煩可以買圖中的「四次附加票4er Zusatz Ticket」,一張票可以用四次,價格也是四倍。
買了附加票,你就可以帶單車坐某些近程交通工具,在限定的範圍內移動了。有些市內的電車、U-Bahn、巴士等也都可以讓單車上去。至於是哪些交通工具,那就得看當地的規定,以及各交通工具的開放單車上車時間。在VRR買的附加票只能在VRR管區及部分臨近地區使用。下圖是近程火車S-Bahn。


下圖的買法,則是在同一個邦內(這裡是NRW邦)。前面一堆細節我懶得寫了,總之左邊第二格,替自己買一張邦內的一日票。

這一張是問你要不要加買一張邦內的單車票。

帳單就看得到,單車票3.5歐元。
這種買法,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九點到淩晨三點)在NRW邦內隨便坐近程交通工具包括RE和RB等慢車。不過單車的可上車時間和人不一定相同,要注意。


下面是要到更遠的地方的買法。同樣也是先為自己買張票。

再為單車買張票。不過也是只能坐慢車。這種單車票要4.5歐元。


以上所列的只是一些範例,對號列車如高速鐵路ICE等的買法又不一樣,我沒買過就不提了。事實上還有很多細節沒有提到,例如電車、巴士等的通用性,買法也不止我提的這幾種。我想說的只是,德國的車票真的很複雜...

但是,如果可以搞定買票的問題,接下來就可以輕鬆愉快地扛車上月台等車了。







非對號火車都會有一個車廂專門用來載大型行李、輪椅及嬰兒車,以及單車的。通常在第一節或最後一節其中之一。





車廂裡頭會有行李用的安全袋,以防行李或嬰兒車、單車等在車裡溜冰。

當然,只靠安全帶是不夠的,自己最好還要做點補強。

對於一些騎單車到火車站,但不帶單車上火車的通勤者來說,很多火車站外有單車專用停車場。

如果怕被偷,還有單車專用保險櫃!



如果自己沒有單車,德鐵在某些大車站外也有單車可以出租,不過是配合德鐵的火車票的配套服務,而不是隨到隨租的。詳情請上德鐵的官網http://db.de慢慢看,我自己是沒有利用過。



這些特製的單車,上頭有一些電子設備,並且用奇怪的纜線鎖在柱子上,這應該是有計費和防盗等功能。

為了減少使用者意外損壞的機率,很多小地方都做得很特別。例如鏈條的不外露設計,以及花鼓內變速系統。

不必電池的發電花鼓和電燈。這在歐洲很常見。



以上是在德國帶單車坐火車的簡單介紹。可能不是很詳細,但還是可以給大家一點概念,他們是怎麼做的。有很多規定我也還不是很清楚,如有錯漏敬請多多包涵。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開箱]女性專用公路車Sabinna GP1原廠成車

這是剛剛送到的Primavera Sabinna GP1原廠成車。我們等到晚上車主親自來拆封。


拆完封以後,費力的事情就交給老板來吧。

到處都包著緩衝材和束帶,防護相當嚴密。此時還看不出Sabinna GP1的美麗之處。

Wow,成車配的輪組是法國名廠Mavic的廠編輪組,從花鼓、低風阻扁鋼絲到輪圈全部是霧銀色,相當有質感,和白色的GP1車架很搭。

不過再怎麼說,工廠組的車,走線的感覺就是不夠完美。不過沒關係,老板向來完美主義慣了,馬上全部拆掉,免費重新走線!

拆掉!通通拆掉!

全套SRAM Rival速聯的傳動變速系統,看起來就只有一個"爽"字!
很威的50/34T登山大盤,也適合肌力比較弱的女性騎士。

同樣是SRAM的12/26T飛輪及後變。

煞變合一把,據說比Shimano的更好握,煞把間距也比較小,適合手小的東方人和女性。
我個人是對Carbon的煞把很有好感啦,輕不輕量是其次,重點是天氣冷的時候手指比較不會凍得發疼。

接下來是座艙設定Fitting的時候啦!雖然說人是會動的,騎姿和體能也會隨時間有點改變,所以Fitting沒有標準答案,但至少細心的調整可以讓車子的設定落在最合理最接近理想的區間內,讓騎士很快就能找到最舒服有效率的姿勢,避免不必要的身體負荷,並且未來只需要微微地調整,就可以配合不同狀況的騎乘。

一邊Fitting一邊調整,由騎士本身的感覺,以及旁觀者的角度,配合理論上的幾何,調整出一個最接近理想區間的座艙設定。
車架是XS號,座管長41cm。車主身高155cm,胯高66.5cm,算是相當標準的台灣女性身材比例。

決定了各個角度之後,才能決定線管的長度,重新走線、纏手把帶。

最終決定版的走線,遵照最短路徑、最順暢彎曲以及最無阻力的手感等大原則。看起來就是清爽乾淨多了。老板還特別把內線更換成更滑順的鐵氟龍平滑線。

老板還不計血本地附送了一個「落鏈防止器」。因為老板說50/34T的大盤比標準盤容易落鏈,雖然機率不是很高,但如果鏈條往內掉落,很容易刮到車架,甚至卡在車架和大盤中間造成Chain Suck,那會讓大盤和車架都嚴重地受損。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這麼漂亮的車架刮到就太可惜了,所以免費安裝一個,比較安心。

全部搞定,上磅秤實測。扣掉踏板、水壺架及落鏈防止器等重量,整車竟然達到8050公克!全車並沒有使用任何輕量化的改裝部品,就直逼七公斤俱樂部,以三十多張小朋友的價位而言,這成績實在相當不錯。若是刻意輕量化,有希望接近六字頭!

車子好看,騎士當然也得搭配呀!原廠有出Sabinna同系列的女性車衣,不但顏色花樣都和車架一樣,而且是女性剪裁,女生穿上還有修飾身材的功能呢!


很抱歉最後來不及拍全車完工照,因為車主在旁邊等得心急如焚,一組好車試騎沒問題,馬上就把她抱回家享用了...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女性公路車Sabinna GP1車架

很多女性車友想要一台適合女孩子的公路車,我也著實尋尋覓覓了好一陣子,雖然一些大廠牌有出一些女性產品,我卻總是覺得似乎還可以再多一點什麼。直到某天在01上看到有車友分享這台車Primavera Sabinna GP1女用公路車,引發了我高度的興趣。於是趁機說服了一位女性車友升級公路車,訂了一台GP1。
官方網頁上說,Primavera(義大利文的"春天")這個品牌是由一位叫Sabinna Den的女車手所創立的,所以這家的女性公路車就以老板的名字為名,目前共有GP1及GP2二款車型,都是針對女性騎士特別設計的幾何和尺吋。尤其是入門款的GP1,雖然一樣是700C的輪徑,但車架有做到41公分,相當適合不是很高的亞洲女性。而從網站上的照片看來,它的塗裝相當與眾不同,充滿設計感,讓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被我說服的女車友二話不說,看了照片就下訂了。

付了訂金幾天後的一個下午,車店老板打手機通知到貨。晚上到車店裡一看,一個不怎麼大的紙箱,上頭寫著:Primavera Sabinna GP1 Frame。

開箱囉~迫不及待地捉起刀子拆將起來...



像禿鷹一樣開膛破肚,把裡頭的東西拉出來,原來...


是一隻珍珠白的前叉呢!上頭有著淡紫色的圖案,很漂亮呢!呵呵!



接下來是座管,上頭有一個身材很好的女生的剪影。


令人愛不釋手的白色女用座墊,形狀比一般男用座墊稍寬,適合女生較寬的骨盆。上頭也是印著很漂亮的淡紫色花紋。


一些紫色的花花草草,以及彷彿007情報員電影片頭的性感女郎們。


連龍頭都有一樣系列的印刷字體和圖樣。用心仔細。



手把不只是有同系列花色,形狀也是專為手小的女性騎士設計的。


這樣就看得出來,是小彎把的造型,較傳統手把適合女生用。不過我覺得大概是因為歐美的女性騎士手掌比較大吧,如可以再做小一點,可能會更適合亞洲女性使用。


連水壺也有統一的美工設計。


主角~車架~終於出場了!白底配上薰衣草紫,一整個夢幻啊。
基本上在接管處的焊道都有經過平滑處理。雖然不像一些高價手工廠牌,可以打磨得完全看不出痕跡,但已經算相當不錯了。


翻來覆去看了好久,就是捨不得放下...


小地方也是一堆花花草草和性感女體...


Seat stay也有漂亮的花紋。當然以這種價格,不可能全車手工彩繪,複雜的部分還是得用水貼。所以在水貼和烤漆交界的地方,難免會有一點色差。如果要全車彩繪得這麼細緻,價格大概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


頭標是一張美女的臉,不知道她是不是就是Sabinna Den本人。


下叉鏈條保護片也很漂亮,carbon紋再打上商標,貼在白色的車架上應該很有點綴的效果。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手工修補管胎 by Edison

用過管胎的車友,一定對管胎的各項優點讚不絕口,只是出來跑的,早晚會遇到。管胎再怎麼好,遇到破胎時可就一點都不好了,我的第一條v牌一級管胎,在只有數百km的里程時破了,心中不免x聲四起,俗話說的好,有備無患,把車袋裡的補胎劑一股腦地擠進管胎裡,嗯! 好像有效耶,打氣筒循序地把空氣灌進胎裡,然後昇高的胎壓就把補胎劑從破洞擠出來。經過一番奮鬥,終於知道,補胎劑只能讓你在破胎時脫困,要想讓管胎起死回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第一條管胎就這樣玩完了。
           
怎麼可以就玩完了,頓時想年學生時代,當年因為 open 胎的技術不成熟,公路車大多用管胎,在那個勤儉持家的年代,連花鼓都可以拆成一個個零件來更換,管胎破了當然是補啊。以前能的,現在當然也可以。按"古" 法把管胎剪開,一級管胎果然是好樣的,裡頭用的是乳膠內胎,先前擠入的補胎劑已經讓內胎沾黏的一榻糊塗,這個補胎當然是沒有成功。

看著胎面上寫著 hand made ...,心裡想著,啊我的就不是手哦!都弄成這樣了,乾脆把整個管胎剪開,拉出內胎,再把珍藏多時的乳膠內胎塞進管胎,縫合,yes 管胎又回來了。



寫的很簡單,其實縫管胎是很花時間的,尤其是剛開始沒經驗,亂縫一通,縫線歪七扭八的,氣一打進去,好像快把胎給擠破的似的,後來漸漸地抓到訣竅,縫線果然就有專業的水準。只是算算花的時間,至少有20個小時以上,管胎雖貴,這樣弄實在不合經濟效益。

縫好的管胎原本要裝來用,只是想到自己花了那麼多的心血(被針刺了好幾下,真的有流血),有點捨不得用,算了就留著當紀念品好了。

18吋的震撼!讓你的STRIDA高人一等!


Strida這款車,算得上是單車史上的設計經典之一。簡簡單單的三根棒子,就組成了這台號稱史上最好折的折疊車,皮帶傳動的設計,也是乾乾淨淨地,不像鏈條會弄髒褲子。所以自從它一推出,就大受車友們的一致好評,甚至引來中國大陸不肖廠商的抄襲模仿,只能說是樹大招風吧。
不過即使到了最近的5.1版,除了引進碟煞系統以加強制動力外,其它地方Strida仍然堅持它的極簡設計,單速傳動,以及16吋的小輪圈。又由於它的非傳統設計,讓車主不太容易找到改裝零件,以展現車主的個人風格。

而在所有改裝方式中,最立竿見影的大概就是改裝18吋的輪組了。拜另一款經典折疊車:R&M Birdy熱銷之賜,原本乏人問津的18吋輪組,也出現了不少質佳價廉的好零件。而16吋的Strida剛剛好可以裝得下。

Edison自己就是個Strida的愛好者,所以很早就替自己的愛車改裝了18吋輪組。Strida要改裝18吋輪組,在編輪的過程中,有不少訣竅,比一般純粹的編輪要麻煩不少。

首先是拆卸的問題。有些個案的後輪花轂相當不容易拆卸,拆不下來事小,要是像很多技術不佳的黑手車店,隨便用暴力亂拆,往往會把零件弄壞,賠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來是鋼絲的問題。Strida的花轂用的是非標準的穿孔方式,又是單邊的前/後叉,所以並沒有公式可以套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是鋼絲的編織法了,要是沒有一點技術的編輪師,連鋼絲長度有幾種,各是多長,以及各用在哪一個孔上都搞不清楚!

輪子編起來以後,要怎麼校正真圓度和偏擺,以及如何測量鋼絲張力,都是個麻煩。Strida的單邊花轂是不能放上校正台的,鋼絲的空隙也沒辦法塞進一般的張力計。這些對技術本位的Edison來說都不是問題,但對很多黑手師傅來說,恐怕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改裝之後,一樣可以折疊,完全沒有問題。

目前已有不少Strida車主在Edison這兒完成18吋的改裝,也都相當滿意新輪組的表現。大輪組所提供的高尾速,高穩定性,以及對小坑洞的吸震能力,都要勝過16吋原廠輪組一籌。比起更換彩色大盤或是一些小零件相比,改裝輪組的C/P值更高,效果也更是一跨上車就馬上感受得到。Edison自己的Strida 5.0平常都放在店裡,有興趣的車友們可以抽空來店試騎,看看這種騎乘感是不是自己要的。